時間:2019-10-08 11:14:24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馮驥才
自2012年以來,由住建部牽頭、多部委參加并甄選的“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至今已評選出6800多個傳統村落。它們都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和鮮明的地域民族特色。傳統村落的價值之寶貴,保護、傳承和發展之必要,已經成為社會的共識。然而,仍有很多傳統村落正在“空心化”,有的甚至接近消失。
村落空心化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西方社會自工業革命開始,鄉村社會就開始瓦解?,F代城市的崛起一定要大量吸引鄉村的勞力與人口,村落的空心化便開始出現。可以說,村落空心化是人類進程中正常的現象。但中國有一點特殊性,由于近三四十年中國社會以世所罕見的速度高速和全面的發展,村落的空心化來得極其突然、快速,沒有準備。太突然的事物一定會帶來沖突,帶來挑戰。
村落空心化不是對不對、好不好的問題。村落空心化是一種歷史現象,也是一種現實。城鎮化是社會進步的必然歷程,但不等于它沒有問題。比如鄉村耕種的土地荒蕪了怎么辦?村落一空,人把村落記憶帶走了怎么辦?村落遺產怎么辦?傳統村落的保護怎么辦?如果傳統村落消失,我們將失去一筆極為重要的農耕文明遺存,我們對此不能坐視不管,聽之任之,一定要認真、積極地應對。
對于學界來說,要在深入的田野調查中,找到這些傳統村落空心化的根由,研究和尋找實際、有效、可行的解決辦法,制定科學保護措施和落實方案,提供給政府相關的管理部門。
傳統村落空心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農民工進城的“打工潮”,到開發區就業潮,農村生活設施的落后、上學難、就醫難、行路難、對城市生活的艷羨,以及在鄉村找不到更好的勞動資源。從文化本身上說,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是原住民和鄉村管理者缺乏文化上的自覺。
我們現在單一地把開發旅游當做傳統村落的救命稻草,恐怕還不是從對傳統村落的價值認同和保護這個認識的原點出發的。文化和旅游從本質上并不相同,將傳統村落改造為旅游景點既不是我們的目的,也不是我們的初衷。
保護傳統村落,世界上許多國家所采取的辦法是,把那些古老的、有價值的建筑從已經“空心化”的村落剝離出來,集中一地建立鄉村博物館。一方面保護傳統建筑,另外一方面也讓游客和歷史接觸。上世紀初,荷蘭的一些建筑專家痛心于歷史建筑的損失,就已經開始著手這方面的嘗試,“把大鳥飛走的時候落下的羽毛拾起來”,現在許多國家,比如韓國的民俗村,匈牙利、泰國、俄羅斯的老房子博物館,都采取了這樣的方式。
此外,我們國家是不是也可以借鑒歐洲民間每年評選一個“文化之都”的形式,選出在傳統村落保護方面工作突出,同時政府、專家及原住民都認可的“傳統村落之星”,通過這種方式,讓典型村莊脫穎而出,并作為榜樣讓其他村落學習。
(作者是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本文根據作者在鄉關何處·傳統村落“空心化”問題及其對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