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了,提速了!
兩個多月前,媒體報道廣州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時間表時,有關部門當時提出的目標是“越秀區(qū)、海珠區(qū)、荔灣區(qū)、天河區(qū)、白云區(qū)、黃埔區(qū)、番禺區(qū)等中心區(qū)域逐步推進樓道撤桶,實現(xiàn)‘定時定點’垃圾分類投放模式,到2020年12月底前樓道全部撤桶”,給公眾留了比較充足的準備時間。
但在19日召開的廣州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暨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大會上,樓道全部撤桶的時間被大幅提前整整一年,而且力爭9月底就見成效。
垃圾分類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卻牽著民生、連著文明,就應該拿出只爭朝夕的速度來,能年內(nèi)解決的,就絕不再等一年。而且,像樓道撤桶之事,并不是什么難事,很容易就能辦到,也很容易就能見到成效。
然而,撤桶不是目的,撤桶是為了倒逼公眾養(yǎng)成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的好習慣。因此,必須把撤桶與習慣聯(lián)系起來綜合來看,撤桶容易,但壞習慣的改變和好習慣的養(yǎng)成并非易事。如果本末倒置,或者為撤桶而撤桶,忽視了定時定點投放的配套設施建設,很容易陷入形式主義誤區(qū),讓公眾苦不堪言。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在一些率先撤桶的樣板小區(qū),物業(yè)很迅速地就完成了撤桶任務,但因為后續(xù)配套沒跟上,導致垃圾投放點污水橫流、老鼠亂竄。
前車之鑒,不可不防!撤桶只是第一步,也是最容易的一步,如若配套工作跟不上,包括集中投放設施建設、外在約束力量構建以及運輸、處理等環(huán)節(jié)的完善,就根本不可能取得垃圾分類的實效,當初立的flag也恐成為笑話。
9月底就見成效、今年底全部撤桶,讓我們一起參與、一起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