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誰來種地?
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離開農村前往城市,農村鄉村振興是一個問題。
根據8月6日甘肅省農業科學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甘肅農業科技綠皮書:甘肅農業現代化發展研究報告(2019)》,目前農村從業人員一般年齡較大,受教育程度較低,普遍缺乏農業科技知識,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不足。甘肅省大部分農村勞動力的年齡在45歲以上,誰來種地問題突出。
根據了解,甘肅在很多產業,比如蘋果、中藥材、馬鈴薯等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不過缺乏年輕勞動力,對甘肅農業現代化會有影響。
農村對年輕人缺吸引力
根據上述報告, 甘肅發展現代農業的劣勢直觀地表現為農業生態環境脆弱、資源稟賦不足、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農業人力素質和經營水平不高。此外,全省現代農業發展還面臨著基礎性、長期性的“短板”,主要表現在農業經營規模普板較小,農村勞動者素質普遍較低等方面。
甘肅農業人口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目前,甘肅全省農村戶籍人口比例不到53%,直接從事農業的人口比例更低。
從勞動力的年齡結構來看,農業從業人員的年齡普遍較高。 調查中發現,甘肅省大部分農村勞動力的年齡在45歲以上,青年人口從事農業的很少,可以看出農業已經失去了對新一代勞動力的吸引力。
甘肅的問題,在全國也普遍存在。
全國農業普查數據顯示,2006年末,全國農業從業人員34874萬人, 按年齡分,20歲以下占5.3%,21-30歲占14.9%,31-40歲占24.2%,41-50歲占23.1%,51歲以上占32.5%。
但是到了2016年末,全國農業生產經營人員中,年輕在35歲及以下的占19.2%、年齡在36-54歲的占47.3%,年齡在55歲及以上的占33.6%。
換句話說,2006年末,農業經營人員在30歲以下的占20%左右,十年后的2016年末,35歲及以下的占20%左右。
那么年輕農民都去哪了?一部分轉為了城市市民,還有一部分人在農村, 年齡也在增加。比如國家統計局調查發現,2018年農民工總量為28836萬人,比上年增加184萬人,增長0.6%。
從年齡結構看,40歲及以下農民工所占比重為52.1%,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50歲以上農民工所占比重為22.4%,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近五年呈逐年提高趨勢。
誰來種地問題將更突出
上述報告指出,從表面上看,隨著農村對年輕人失去吸引力,“誰來耕地”的問題迫在眉睫。但是,國際發展的經驗表明,直接從事農業的人口減少是大勢所趨,農業的未來是“小行業,大產業”。因此,城鄉人口格局的重大變化是挑戰,但也是機遇。
目前小農經濟正在失去競爭力。隨著現代農業技術的迅速變革與推廣,以及市場開放度的提高,目前全省小農經濟為主導的經營方式和管理方法已經不足以應對國內外日益激烈的競爭壓力,小農獲得平均社會利潤的難度越來越大,依靠經營小規模土地實現脫貧致富的可能性越來越低。也就是說,延續了多年的“碎片化”的小農戶如何與大市場相銜接的問題和挑戰已經迫在眉睫。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目前各地的調查發現,農村年輕人數量下降后,農村產業有空心化的傾向。
湖南省“鄉村振興”百村萬戶民意調查報告發現,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城就業,子女隨遷生活就學,年輕人不愿返鄉就業生活,造成了農村空心化、老齡化問題。調查的416個行政村戶籍人口總計1056246人,其中,勞動力556552人,而在外就業勞動力占總勞動力的49.0%。外出就業勞動力帶動部分人口在外就學或生活,有的村莊只有40%的戶籍人口在本地生活。
根據了解,中國農村農業發展前景巨大。以甘肅為例,甘肅最近幾年主動適應市場需求,加大結構調整力度,著力構建具有甘肅特色的優勢產業布局。截至2017年,甘肅全省馬鈴薯種植面積72.2萬公頃,產量穩定在1200萬噸左右,分別比“十一五”末增長5.7%、24.5%,均位居全國前列。
甘肅中藥材種植面積和產量達29.05萬公頃、115.45萬噸,產業鏈不斷延伸,正在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玉米制種面積10.8萬公頃,約占全國的一半,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40%左右。
農村發展前景巨大,關鍵是如何吸引到城市資本下鄉。目前對于農村土地流轉等很多問題待解決。
上述甘肅農業科技綠皮書指出,甘肅普遍存在的制度性障礙,這是甘肅農業現代化發展最重要的限制因素。特別是農地制度方面,長期形成且相對固化的復雜權利結構關系使得土地資源實現有效流轉和配置的交易成本較高,難以形成合理的經濟規模,制約著現代農業的發展與擴張。同時,與此相關聯的農業金融、農業保險等發育不良,尚不足以有效滿足現代農業發展對融資和風險管控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