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將發生哪些變化?如何推動督察取得實效?2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就規定的有關內容進行了深入解讀。
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第一部黨內法規
翟青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是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第一部黨內法規。在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即將啟動之前,規定以黨內法規的形式來規范督察工作,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堅強意志和堅定決心,將為依法推動生態環保督察向縱深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他介紹,2015年8月,《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印發,部署對各地開展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和這份方案相比,此次印發的規定有不少變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更加強調督察工作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二是更加突出紀律責任,既對被督察對象提出紀律要求,也對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人員等提出了明確要求;三是更加豐富和完善了督察的頂層設計,如明確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是中央級、省級兩級督察體制,進一步明確三種督察方式,例行督察、專項督察、“回頭看”等。
規定提出,成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推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由黨中央、國務院研究確定,組成部門包括中央辦公廳、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國務院辦公廳、司法部、生態環境部、審計署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等。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設在生態環境部。
第二輪督察將繼續盯住“一刀切”問題
記者從生態環境部了解到,第一輪督察從2015年底在河北省試點開始,用兩年左右時間完成對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輪督察全覆蓋;2018年又分兩批對20個省(區)第一輪督察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并針對污染防治攻堅戰7大標志性戰役和有關重點領域統籌開展專項督察。
統計顯示,第一輪督察及“回頭看”共受理群眾舉報21.2萬余件,直接推動解決群眾身邊生態環境問題15萬余件。其中,立案處罰4萬多家,罰款24.6億元;立案偵查2303件,行政和刑事拘留2264人。第一輪督察及“回頭看”共移交責任追究問題509個。兩批“回頭看”公開曝光了125個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裝整改及“一刀切”典型案例,有效傳導壓力。
翟青說,目前第二輪第一批督察進駐的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就緒,待中央批準之后,將于近期啟動。
與第一輪督察相比,第二輪督察有一些新變化——在督察對象上,將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有關中央企業納入了督察對象;在督察內容上,將聚焦污染防治攻堅戰、聚焦“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以大環保的視野來推動督察工作;在督察方式上,將進一步強化宣傳工作,強化典型案例的發布,采用一些新技術、新方法,來提高督察效能。
第一輪督察中,一些地方出現“一刀切”問題,如有的縣里知道要督察,把一個工業園區的企業統統關掉。2016年左右,一個區縣為了沒有冒煙的情況,甚至把蒸饅頭的店關掉了。
“‘一刀切’既損害了合法合規企業的切身利益,對于生態環保工作而言也是一種‘高級黑’。”翟青回應說,在第一輪督察過程中,督察組對發現的此類情況,立即要求地方進行整改,還查處了一些典型案例并向社會公開,發揮警示作用。
他說,第二輪督察開始后,仍要堅決禁止“一刀切”現象,堅決禁止緊急停工、緊急停業、緊急停產等簡單、粗暴的方式。一旦出現這種情況,要嚴肅查處,并向社會公開。
以督察推動高質量發展
翟青表示,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開展三年多來的實踐證明,督察不僅推動地方解決了一批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也在促進地方樹立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介紹,督察可以有效提升地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自覺性。通過督察,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意識明顯增強,不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的情況有明顯變化。
督察可以有效倒逼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布局優化。如新疆就明確“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三高”項目不能進新疆;內蒙古實施“以水定產”,使一些高耗水產業得到有效遏制。
他表示,督察可以有效解決“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通過對污染重、能耗高、排放多、技術水平低的“散亂污”企業整治,有效規范市場秩序,創造公平的市場環境,使合法合規企業的生產效益逐步提升。此外,督察還可以有效推動一批綠色產業加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