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國城鎮常住人口已達8.3億,城鎮化率59.58%。中國已進入城市時代,從以農村、農業人口為主的國家變為以城市和城市人口為主的國家。
接下來的城鎮化之路怎么走?應關注什么問題?22日,在由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等主辦的十四五·中國城市發展論壇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針對這些問題展開研討。
問題
中國城鎮化發展起點低、速度快、質量低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賀耀敏表示,中國城市崛起之路與歐洲不同,中國城市與政治中心結合,過去城市布局,未完全遵循經濟原則。今天布局城市要關注經濟、交通等對城市發展的影響和特殊環境。
全國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王巨祿表示,中國城鎮化成長起點低、起步晚、發展慢。直到新中國成立,中國城鎮化率僅7.3%,1978年中國城鎮化率17.92%。改革開放后,中國城鎮化發展駛入了快車道,短短40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59.58%。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后凱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鎮化“速度快、質量低”。1978到2017年39年間中國城鎮化率平均每年提高1.04%,而世界平均城鎮化速度僅0.42%。質量低表現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嚴重滯后,城鎮化推進的資源環境代價較大,城鄉二元分割與城鎮規模結構失調,各地城鎮建設缺乏特色和個性。
40年來中國城鎮常住人口由1.7億增加到8.3億,提高了5倍,建城區面積提高了8倍。南開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劉秉鐮認為,中國工業化速度快于城鎮化,土地城鎮化快于人口城鎮化,人口向超大城市過度集聚,出現區域差距、城鄉差距和收入差距等三大差距,農民工市民化和城市發展特色依舊不足。
針對城市建設中的一些問題,全國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王巨祿指出,要警醒一些城市違反城市建設自身發展規律,超出財政承受力,盲目升級為大城市、直轄市,片面追求地標性建筑。“這折射出領導干部把城市擴張、人口增長與其個人晉升政治需要掛鉤。”
成就
改革開放40年城鎮化發展成就
王巨祿介紹,改革開放后,中國城鎮化快速發展,農村為城市發展提供大量勞動力和土地資源,克服城市自身發展存在的局限。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在加速城鎮化進程中得到充分體現,這在任何私有制國家都很難做得到。
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借鑒國際城鎮化成功的經驗,突破了中國傳統城鎮化發展模式,使中國城鎮化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質量上都上了一個新臺階。
另外,中國加大投入,優先完成城市基礎設施,特別是推廣信息化、智能化、新技術,拓寬城市發展空間,提升城市發展潛力。城市建設和管理越來越人性化,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改善。城市規劃受到法律約束,違規建設、盲目建設、重復建設、形象工程減少,簡約城市發展成本。城鎮化支持產業發展,拓寬就業渠道,工業化帶動社會化,城鎮化又促進工業化,良性發展格局正在形成。
還有中國先后實施的東部沿海城市優先開放、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崛起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為解決全國經濟發展不充分、不平衡提供更大空間,對加速全國城鎮化進程構建新型城鎮化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對策
城鎮化建設應以人為本 高質量發展
目前,中國有超大城市7個,特大城市11個,大城市210個,中等城市150個,小城鎮183個。按照城鎮化發展趨勢,2035年3.5億多人轉到城市。未來,中國城鎮化之路應如何走?
王巨祿認為,城鎮化發展和布局應尊重經濟規律、社會規律、自然規律和城市自身生成的發展規律,以人為本,滿足人民全面發展的需要。重視城市規劃并立法通過,不得因領導個人喜好而隨意改變。在規劃設計和工程建設、城市服務和社會管理上應充分體現低碳、環保、綠色的新發展理念,打造宜居宜業的工作生活環境,堅決避免城市病。
城鎮化要加大公共基礎設施投入,重視優質教育和醫療資源配置,科學布局托幼托老、圖書館和博物館建設,留出綠地保護生態和美化環境。還要重視人性化、智能化布局和智慧城市、數字化城市建設。一些重大建設項目決策要尊重群眾知情權、話語權、監督權。城鎮化建設要深挖城市歷史資源,豐富城市文化內涵和城市特色。
而魏后凱認為,中國城鎮化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由過去的速度型轉變為質量型,提高城市和鎮區發展質量,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質,提高城市效率,強化城市管理,關注民生和社會問題,同時擴權強鎮,以縣城為重點,強化鎮區產業支撐,按照現代化小城市標準,推進鎮區公共設施和服務建設。
如何提高城鎮化發展質量?魏后凱表示,要實現市民化與城鎮化同步,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幅度大于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幅度,建立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務和城鄉統一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多元化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中央、地方、農民、社會等多方參與共同分擔,進城農民“三權”自愿有償退出。
推進低成本城鎮化,全面提升城鎮可持續性,降低資源消耗,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大幅減少城鎮化資源環境代價,實現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可承載的可持續城鎮化目標。城鎮化格局要合理,建設城市群,吸納未來新增城鎮人口。
建設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城鄉關系。城鄉要素雙向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和生活質量等值化。
國務院參事、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認為,確保城鎮發展質量,要關注極端氣候變化影響、城市高機動性、新技術快速涌現、城市快速發展及高度國際化的脆弱性等帶來的城市發展的不確定性,建設韌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