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20周年,而《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下簡稱《指導意見》)有望在近期對外公布。
這個被認為是西部大開發“3.0”版本的《指導意見》,將成為今后一個時期指導西部12省(市、區)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耀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與過去20年所不同的是,西部地區不再是“打基礎”的階段,而是逐步減少國家和東部沿海地區的幫助,培育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以及把握“一帶一路”機遇,提升對外開放度將是關鍵之舉,即“大開放與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新一輪政策即將出臺
從時間節點看,隨著2019年進入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第20年,如何在下一階段更高質量地推動西部經濟發展,成為各方關注的重點。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制定西部開發開放新的政策措施。這被外界解讀為,西部大開發在走過20年后,即將迎來3.0版本的開放開發措施。
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
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新聞發言人袁達曾稱,目前發改委正在對上述《指導意見》作進一步修改完善,按程序報批后印發。
袁達稱,下一階段西部重點是把握好“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這三個關鍵詞。其中,大開放,即發揮共建“一帶一路”的引領帶動作用,加快建設內外通道和區域性樞紐,完善基礎設施網絡,提高對外開放和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而“高質量”指注重推動高質量發展,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西部地區加強科技創新,拓展發展新空間,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對此,陳耀表示,西部大開發的20年時間內,第一個十年主要打基礎,這一階段國家和其他地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幫助西部地區發展;第二階段,則為增強自我發展的能力,重點是在西部地區內部培育增長動力,“因此這一階段從國家層面講,不再是大規模的財政投入”。
陳耀認為,在西部大開發的第三個十年,重點仍將著力于內生動力的培育與發展上,“此外,還將出現的一個新話題,是西部作為中國內陸腹地如何通過開放來促進發展,并成為中國向西向南的開放前沿。”
陳耀表示,目前西部開發的一個政策環境是“一帶一路”,其中包括以中歐班列、陸海新通道為代表的兩條多式聯運通道。“對外開放對西部帶來什么?是過去不能發展的領域,都成為可能;如過去加工貿易主要在沿海地區,而現在西部很多中心城市、口岸城市都利用加工貿易發展外向型經濟。”
而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員盛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從西部大開發過去二十年的發展來看,各個階段的發展重心并不相同。
“第一個十年的西部大開發,主要是進行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的建設;第二個十年,主要突出重點地區的發展,如國家先后批復了三個經濟區,即成渝、關中天水、北部灣,希望從點到面推動西部地區的發展。同時也加大了對一些重點產業的扶持,比如西部的特色產業,電子信息、汽車等,這使得西部地區在第二個十年中發展得更快一些。”
西部經濟二十年間增長迅速
而西部地區在過去二十年中,經濟發展的質量究竟如何?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國家統計局、地方統計局的歷年數據進行了梳理與分析。
從經濟規模總量來看,12個省(市、自治區)的經濟總量,從2009年的1.58萬億,增長到2018年的18.4萬億,即西部大開發的20年間,西部12省(市、自治區)的經濟總量增長了11.6倍。尤其是在2013年到2018年間,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從12.7萬億元增加到18.4萬億元,占全國比重從19.8%提高到20.6%,主要經濟指標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分地區來看,1999年,西部經濟總量最高的四川省,其GDP僅3649.12億元,而2018年已經突破4萬億。此外,2018年,西部地區經濟總量突破兩萬億的還有陜西、重慶和廣西三地。其余地區的經濟總量亦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云南、內蒙古、貴州、新疆四地突破了1萬億,而經濟體量最小的西藏,其經濟總量亦從1999年的105.98億元,提高到2018年的1477.63億元。
西部地區的進出口亦獲得發展。從外貿占比看,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1999年,西部12省(市、自治區)的外貿總額(經營單位所在地進出口總額)占東部11省份的比重為4.1%,而到了2017年,這一占比增長到8.9%。
鐵路營運里程由1999年的2.6萬公里增長到2017年5.4萬公里,年復合增長率5.2%,高于同期全國增速3.7%。公路營運里程從1999年53.27 萬公里增長到 2017年的194.43萬公里,年復合增速7.7%,高于全國同期的6.3%。近10年民航新通航城市中,西部城市占比53.4%。
“在西部大開發的前20年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速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西部與其它地區的差距逐漸縮小。但近幾年來西部地區的 GDP 占比趨于穩定,甚至在部分年份有所下降,因此加大對西部地區的投資與政策支持十分必要。”東北證券(8.240, -0.53, -6.04%)宏觀分析師沈新鳳表示。
四川省決咨委委員駱玲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當下宏觀經濟拉動因素已經由過去的投資拉動變為高質量發展。因此在下一個十年,西部應圍繞如何釋放西部地區內生經濟的發展動力展開,即增強西部經濟的造血能力。
盛毅建議,新一輪西部大開發階段,重要的任務是建設現代化的經濟體系,“除了要加大產業發展力度,還要進一步發揮西部地區科創資源的優勢,在西部地區形成具備自主創新能力的新興產業,提高制造業的技術水平和推動傳統產業的綠色發展。”
未來應補齊“西北短板”
而在經濟發展的區域動力方面,盤古智庫理事長易鵬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成渝城市群將成為西部大開發下一階段西部經濟的“主引擎”,“可以說成渝城市群發展質量的高低,將決定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質量的高低”。
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知的是,最近一段時間,四川省和重慶市有關部門密集對接,召開了多個有關成渝城市群發展戰略的研究專題會。同時,國家發改委有關部門也在對成渝城市群發展展開相關調研,有消息指出,成渝城市群或在下一階段有更新的發展政策出臺。
而除成渝城市群外,陜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寶通建議,要重視包括關中平原城市群、蘭西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在內的西北地區的發展。
“這是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短板,只有進一步重視西北地區,整個西部地區才有可能全面的發展。”張寶通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以2017年數據為例,西北五省(區)的經濟總量為4.63萬億,而西南五省(區)的經濟總量達到8.76萬億,這表明,即使是在西部地區內部,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性依然非常明顯。
對此,張寶通建議,西北五省(區)應該形成合力,以“一帶一路”為核心向國家申請建設“國家級區域戰略”。
進一步講,張寶通認為,現在東部和南方有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四大國家區域戰略,而西部和北方內陸至今沒有一個國家重點區域戰略。“而亞歐大陸橋是貫穿我國北方東、中、西部的大通道,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內段的主要依托。把以陜西、新疆等地區為核心的亞歐大陸橋經濟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不但可以縮小東西部、南北方的發展差距,消除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矛盾,而且可以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
西部期待更多的“自貿區”
而面對西部大開發的下一個十年,地區發展的方式是否也將出現新的變化?對此,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以近年西部經濟增速最快的兩省:貴州和云南為樣本,進行了采訪和分析。
貴州大學西部研究中心主任洪名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下一階段,西部開放開發的重點將在經濟建設方面。
就貴州的情況而言,2000年以來,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深入實施,貴州經濟保持較快發展,2000年突破千億元,達到1029.92億元,2010年達到4602億元。“十二五”以來,貴州經濟總量穩步攀升,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全省地區生產總值2015年首次突破萬億元,達到1.05萬億元后,2018年進一步提高到14806.45億元,且其經濟增長速度長期高于全國、高于西部。
洪名勇認為,從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來看,貴州省需要在三個方面著力。第一是在農業方面,貴州要走生態綠色有機特色農業的道路,并推動農業和特色農產品(5.560, -0.13, -2.28%)加工深度融合,以此推動農業的升級。
在工業方面,貴州應該“走別于其他省的工業化道路”。進一步講,洪名勇認為,貴州作為資源大省,礦產資源豐富,下一步的重點是擺脫簡單開采和初加工的模式,推動重工業的提質升級。
第三方面為旅游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的發展,“貴州省旅游資源在西部大開發的20年內獲得了全方面的開發,但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應該圍繞對旅游資源的配套體系建設來展開,其中,包括對基礎設施的建設的進一步完善,如貴州省的高速公路仍需要加密建設,雖然貴州縣縣通高速,但尚處于分散狀態,尚未形成便利的高速路網。”
洪名勇認為,貴州的短板之一,是科技創新能力不夠,如何提高科技創新的能力,尤其是以貴州大學等高校為支撐,吸引以人才為核心的科技創新能力進步,是貴州在西部大開發新的十年是否能持續保持經濟高質量增長的關鍵。
洪名勇認為,貴州的發展過程中,還缺一個推動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作為國家級新區的貴安新區還未充分發揮作用,而作為貴州省未來經濟競爭力核心的大數據,是投資周期較長的產業,短期無法成為增長極。”
而從全國的情況看,貴州省依然需要擴大對外開放,但與周邊其他西部地區相比較,貴州尚未有“自貿區”,因此洪名勇建議在國家的第四批自貿區中,能夠將貴州納入。
云南省社科院研究員陳鐵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盡管云南省在最近幾個季度的經濟增速提升較快,居全國前列,但云南省經濟在西部大開發的下一個十年,還能不能可持續,關鍵還在開放。
“長期以來,云南省經濟發展的動力是靠國內產業的轉移,以及省內的資源型產業為主,而新一輪的西部大開發背景下,云南省應該找到新的發展方式。”陳鐵軍表示,“如能不能學習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的經驗,推出到云南旅游的簽證便利化措施,以推動云南省旅游資源的進一步國際化。”
另一方面,陳鐵軍認為,隨著以廣西為節點的“南向通道”形成,云南省過去希望成為南向開放“橋頭堡”的定位或將受到較大的挑戰,因此云南省在下一輪的西部開放中,不應該繼續聚焦于“通道經濟”,而應該在服務型消費方面發力。“目前國內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是消費,而消費很大一部分是服務型消費,包括旅游、大健康等,我希望云南省能抓住機遇,在發展消費方面,尤其是服務型消費方面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