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提出超前謀劃和推動構建環渤海大灣區也許正中今年政府工作重點的題中要義。
在近日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落實和完善促進東北全面振興、東部率先發展的改革創新舉措;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為京津冀協調發展重點。這對于包括京津冀協同發展區、遼中南地區和山東半島地區的環渤海大灣區區域規劃建設有重大的積極意義。它正是環渤海地區的核心區域和對外開放戰略前沿。
優化上述區域發展格局的同時,2019年政府工作還提到要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推動區域優勢互補、城鄉融合發展。
而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嵌入式創新平臺,特色小鎮也是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雙向推進過程的一個戰略支撐點。此時持續規范特色小鎮的建設也有利于有關部門進一步對出現的問題制定清晰的對策,進而推進鄉村振興的高質量發展。
在發布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曾明確指出,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等自然歷史文化特色資源豐富的村莊要統籌保護、利用和發展的關系,努力保持村莊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延續性。
基于此,在此次“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委員連玉明圍繞構建環渤海大灣區、規范特色小鎮建設、針對傳統村落保護等方面提出多項提案。
“多規合一”式構建環渤海大灣區
不久前正式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使城市圈和灣區經濟再度成為熱議的焦點。
此時將眼光聚焦環渤海區域:北京的非首都功能進一步疏解,城市副中心的轉移、雄安新區高質量建設......在此背景下,全國政協委員連玉明提出超前謀劃和推動構建環渤海大灣區,進一步拓展京津冀的疏解戰略和灣區經濟。
連玉明提出以北京、天津為中心帶動河北、遼中南、山東半島等沿海城市發展,打造東北振興新引擎,進而輻射東北亞,使環渤海大灣區與長三角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共同形成統籌國內國際、協調東中西和南北方的區域發展新格局。
在環渤海大灣區建設中,連玉明首先建議要強化“多規合一”規劃編制理念,借鑒國際灣區建設經驗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進一步深化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綱要。突出空間布局、科技創新、設施聯通、產業體系、生態文明和宜居宜業,建設全球領先的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其次,連玉明建議在京津同城化作為環渤海大灣區規劃建設的中心環節的同時,更要發揮好首都核心作用,發揮首都超大城市治理在全球城市體系、全球經濟體系和全球價值鏈體系中的引領作用。推動以環渤海大灣區為戰略支撐的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成為面向2050年世界第一大城市群,并搶占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在更大范圍和更深層次參與全球治理。
制定“負面清單” 避免特色小鎮變鬼鎮
在近日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去年的新型城鎮化扎實推進,近1400萬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
特色小鎮是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雙向推進過程中的戰略支撐點,在城鄉融合的背景下,持續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必須堅持因地制宜、遵循規律、產城融合、守住底線的原則。連玉明提案建設特色小鎮當務之急是明確制定其發展的“負面清單”。
也就是說,除“負面清單”禁止的以外,其他均可以交給市場,政府不宜過多干預。連玉明在建議中提道,政府不能過度參與特色小鎮的建設,更不能以土地為抵押盲目舉債。要防止政府大包大攬,避免政府為企業舉債“背書”,或者政府通過國有融資平臺和PPP項目變相舉債造成的隱形債務風險。
此外,連玉明提議,對特色小鎮建設,各級政府不能下指標、亂命名、發牌子、戴“帽子”、搞評比,堅決防止一哄而上,拔苗助長,要防止政績工程、形象工程,避免特色小鎮形成空鎮、鬼鎮、爛尾鎮。
加強傳統村落保護 推進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努力保持傳統村落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延續性,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
據悉,目前住建部公布的傳統村落已有6799個。但從實際情況看,需要保護的傳統村落卻遠遠不止這些。由于保護思路的偏差,即使是被列入傳統村落保護名錄的許多村落,也普遍存在片面追求經濟利益而過度開發的情況。究其根源在于發展需求與保護要求之間的矛盾依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針對鄉村振興戰略下現階段中國傳統村落的現狀,連玉明曾提出三個擔憂:一是鄉村振興中會不會對大量鄉村包括傳統村落和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以“運動”方式進行大規模拆遷、重建而失去活化利用?其次,某些政府或政府官員會不會以破壞歷史文化遺產為代價換取新一輪鄉村振興的政績?再次,新形勢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中文化會不會成為旅游的犧牲品?
針對上述問題,首先,連玉明建議要加快制定和全面實施傳統村落保護標準,進一步完善傳統村落保護名錄,對自然歷史文化特色資源豐富的村莊,可以放寬條件,先保護后開發。
其次,連玉明建議要健全完善傳統村落的保護機制。一是落實政府主管部門對傳統村落保護的認定與監管機制,建立定期檢查和責任考核制度;同時,探索第三方評估機制,進一步發揮第三方機構在傳統村落保護普查、分類、評級和監督中的獨特作用;此外,建立健全協同保護機制,要建立大數據平臺,創新政府各部門信息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工作模式,健全政府相關部門聯席會商制度,確保傳統村落保護工作落到實處,見到實效。(信息來源:經濟觀察網 記者 程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