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1-07 12:17:52
來源:東方網 作者: 張國棟
某明星一條微博一年點擊量超1億次,評論區大量相似賬號轉發;某電視劇33天播放點擊量達309億次,最多的一天高達14億次;某電影票房十幾億元,被曝同一影廳15分鐘播放一場……在“數據為王”的背景下,數據流量造假問題已經成為困擾影視文娛行業發展的痼疾,備受輿論詬病。(1月6日《北京日報》)
的確。近期各種文娛行業數據流量涉嫌造假事件頻出,當數據流量意味著金錢時,一條依附在數據流量上的影視產業造假鏈條暗流也在涌動。微博粉絲可以買、跟帖評論數據可以“刷”,一些影視作品的宣傳、播放也被曝出“刷流量”“買收視”,當人們還在為某電視劇網播200億次的紀錄驚訝時,另一部劇集便以破400億次的網播量緊隨而出。這些“注水”的東西,既不能反映出真實的市場情況,也不能指導市場的良性操作,更不能反映國內電視劇拍攝的真實狀況,只能造成劣幣驅逐良幣,是一個亟待割除的毒瘤。
事實上,在當今互聯網時代數據流量越來越有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的今天,造假領域也越來越“廣泛”,從最初的電商購物平臺,到如今的影視劇行業,還有民宿行業、網絡文學、自媒體等,數據流量造假日益泛濫,危害越來越大。
且不說虛假的數據對于蓬勃發展的大數據行業來說意味著毀根滅源,對相關行業而言,也無異于拔苗助長,自取滅亡。道理雖然如此,但急功近利使然,要割除這個毒瘤,顯然不能光靠行業自律和媒體曝光,而是需要針對流量造假行為是是一個多主體、多元化、綜合性的特點,多措并舉,對癥下藥,從體制機制方面建立有效的防范糾錯和應對處置方案。
首先,應盡快填補法律在這方面的空白,明確各個主體的權責。其次,應當革新監管方式,可采取設立“黑名單”、曝光違規主體等形式,為行業發展劃定紅線,加大處罰力度。對于監管平臺而言,應該建立健全完善的數據審查機制,對虛假刷量行為加以重罰。此外,網友粉絲們也得保持理性,切莫盲從。
總之,數據流量無好壞之分,也沒有無善惡之分,而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工具。它們蘊藏的力量不言而喻,應當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盡其應有的責任,絕不能聽任其成為商業造假、利益輸送的工具。只有割除人為造假這個毒瘤,終結這個備受詬病的痼疾,切實讓數據流量回歸真實和本來,諸多新興行業才能在互聯網時代實現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