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2-11 10:49:41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容 易
61歲的老人周友生盡管身患多種疾病,但還是常年帶著妻子在外打工,他真正的目的,是尋找32年前年被計生干部抱走的超生女兒。媒體報道此事后,四川省衛健委、自貢市衛計委十分關注,相關政府部門隨即成立尋親工作小組,并很快幫助老人找到了女兒。經過DNA對比,確認這名女子就是當初被抱走的女嬰。
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往往很難用一句話說清楚。這場32年的漫長分離,已經給周友生一家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創傷,而這一次的尋親“成功”,無疑又將在雙方的生活中掀起一場波瀾。
這名2個月大就被抱走的女子,對于親生父母顯然沒有任何印象,她或許連自己抱養的身份都不一定知道。現在有人忽然告訴她:你的親生父母另有其人,而且他們來找你了,她要怎么面對親生父母和養父母?這種情感上的糾結和痛苦可想而知,因此,她暫時不愿意與親生父母見面。而被迫與女兒分離的周友生夫婦,32年來恐怕每一天都生活在痛苦中,如今雖然找到了女兒,但這個結局恐怕也難稱大團圓。
當然,世事不能盡如人意,周友生夫婦已經算是幸運了。與周友生同村的刀云榮(化名)夫婦也遭遇類似情況,因為超生,刀家出生5個月的女兒小英被強行抱走。此后漫長的日子里,刀家人也在努力尋找自己的孩子,至今沒有找到。無論如何,正如周友生夫婦所說的:知道她過得好就行了。
血緣親情,是人類與生俱來、最基本的情感,無論用什么方式粗暴地將其斬斷,都不人道。時過境遷,當年嚴格的計生政策現在已經漸漸放開,人們對于政策執行過程中的一些粗暴做法也有了更多反思。現在,對于像周友生這樣的家庭,由地方政府出面幫助他們找到當年被迫分離的骨肉,完成老人一輩子的心愿,彌補一個家庭的遺憾,是勇敢地正視政策曾經對某些人群造成的傷害。盡力對他們進行補償,是有溫度、人性化的做法。
在時代發展的過程中,社會在劇烈地變革,公共政策也在不斷變化。對于普通人來說,一項公共政策的實施,很可能就是一生命運的改變。而那些被時代誤傷的個人、家庭或群體,他們的命運往往很難扭轉,即使多年之后有關部門有意愿去彌補,也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并且也未必能夠補償。
因此,為了人民福祉的公共政策的設計和執行,就必須在政策設計之初,就盡可能多地考慮其對普通人的影響,盡可能地為普通人和家庭提供多樣化、適宜的選擇,避免那些漠視人性、粗暴傷害人民的做法,避免“一刀切”地把所有人裝進同一“籃子”中的治理思路。
“治國之法,為民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便于民。”在現代化進程中面臨的問題固然千頭萬緒,但時代的車輪稍稍顛簸一下,就可能有無數人被甩落車下。周友生一家的遭遇,讓人感慨,也讓人警醒。有關部門幫忙找到女兒,固然令人欣慰,但如果能選擇的話,周友生恐怕還是希望女兒從來就沒有被抱走。
假如說類似的悲劇還有一些價值的話,那便是提醒執政者們,在政策設計和執行的過程中,多一點人性的溫度,少一點粗暴和漠然。別讓悲劇再次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