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平:同濟大學城市風險管理研究院院長
《城市風險管理》叢書出版工程為國內首套系統組織規劃出版的城市風險管理出版物,是城市決策者、管理者及相關技術人員在風險管控領域必備讀物,尤其為城市各行業與企業的管理及相關從業人員提供理論和技術指導。
叢書編撰出版進展
城市風險管理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涉及城市規劃建設、風險管理、公共管理、系統工程等多個領域,目前,國內城市風險管理學科正在創建當中,很多領域尚處于空白階段,迫切需要建立理論性、系統性的知識體系。
2016年11月,同濟大學城市風險管理研究院成立,同濟大學出版社及時跟進選題,提交《<城市風險管理>叢書出版工程策劃方案》。根據國內城市風險管理缺少教科書的現狀,《城市風險管理》叢書出版工程定位于填補相關空白,探索建立城市風險管理理論體系,成為一套立足于行業發展、梳理風險防控的理論體系和方法、積累實踐經驗、剖析案例、了解行業風險發展動態的叢書項目,該叢書立足城市風險管理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著重理念轉變、體系構建、平臺運用和機制創新,具體包括有:(1)城市運行相關領域的風險評估方法和前沿技術、標準運用;(2)城市運行相關領域的風險防控措施落地;(3)城市運行相關領域的保險機制應用實踐;(4)城市運行相關領域的風險管理案例解析等。
2017年3月,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城市風險管理研究院、出版社共同召開“城市風險管理教材編寫工作,討論《城市風險管理》叢書出版工程編輯出版事宜。同時,《城市風險管理》叢書出版工程申報了“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并于2017年8月正式獲批。
2017年7月,首個城市風險管理課程研修班正式開課,所有的課程教材都是授課老師自行制作的課件,缺乏統一的系統教材,讓我們更加意識到需要加快《城市風險管理》叢書出版工程的編撰出版步伐。
2017年11月,在“2017城市風險管理國際論壇”上,《城市風險管理》叢書出版工程編撰工作正式啟動,感謝王德學部長和在座的各位領導、專家的厚愛和大力支持,首肯出任叢書編委會成員。隨后,我們又進行了《城市風險管理》叢書出版工程從申報2019年國家出版基金和上海支持高校出版基金的工作。這里要特別感謝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吳志強校長為叢書專門推薦。
2017年12月,經過一年多的策劃、各分冊編撰者的反復挑選、編撰指南的撰寫等,我們相繼召開了《城市風險管理》叢書出版工程所有分冊編撰啟動會。會上最終討論確定《城市風險管理》叢書出版工程包括《城市風險防控概論》、《城市建設風險防控》、《城市水安全風險防控》、《城市生命線風險防控》、《城市生態環境風險防控》、《城市社會風險防控》等在內的20冊分冊的詳細出版計劃。目前,20本分冊由主編領銜,副主編輔助,其他編撰者參與,所有分冊的擔綱者均為反復挑選出來的有關專家和行業的龍頭單位,具有豐富的理論與實踐基礎,并在逐步落實推進分冊的編撰工作。
同時,經過編撰團隊、出版社和同濟大學城市風險管理研究院多次討論,各分冊目錄經過多次修改,已敲定了最終版本,為各分冊的編撰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
2018年1—8月,經過多次討論,出版社和研究院對各分冊的目錄、部分章節內容提出了大量的修改意見,各分冊編撰者根據意見進行修改并推進叢書編撰工作。
截止目前,《城市風險管理》叢書出版工程第1期10本分冊已全部提交了60%的書稿,部分圖書已完成100%的初稿,為《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的申報提供了堅實有力的支撐。其中,《城市風險防控概論》、《城市水安全風險防控》和《城市建設風險防控》三本分冊已基本成稿,且理論體系、書稿內容和案例分析較完善,有望年底前成書。而《城市生態環境風險防控》、《城市地下空間開發風險防控》和《城市社會風險防控》三本分冊也已基本成稿,但在理論體系、管控措施和案例分析等方面還不夠成熟,希望盡快修改,爭取年底前成書。同時,同濟大學出版社正全力跟進,爭取在“2018城市風險管理國際論壇”上推出3至6本分冊的樣書。
叢書各分冊存在的共性問題
1、風險管理理論框架支撐不足。風險管理理論體系一般由風險識別、風險評價、風險監測和風險控制四步組成,每一步又包含著不同的機制、理論和方法。在提交上來的10本書稿看來,最大的問題就是對風險管理的理解不深刻、不深入,書籍的編撰更偏重于實際工作中得到的經驗。我們應注重理論來源于實踐,但理論應更好的指導實踐。因此,各分冊應更加注重應用風險管理的理論框架,搭建圖書的綱要,并細分落實到實際內容的編寫。
2、缺少風險評價量化分析方法、缺少風險控制方法。各分冊較少出現讓人眼前一亮的風險評價量化方法,而量化分析方法正是科學評價風險閾值的基礎,只是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才能深入透徹的分析風險問題和解決風險問題。
各分冊也缺少與實踐結合緊密的風險控制方法,風險管理最終要落到風險管控,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或是減少風險發生后造成的損失,而這些都要依靠風險管控措施的建立,因此,各分冊的風險管控措施應是重點,是來源于實踐且頗具參考價值的內容。
3、案例分析不夠深入。各分冊都給出了一些案例和案例分析,但總體看來,案例分析不夠深入,各個案例分析與風險管理理論結合的較少,即缺少風險評價的量化分析、缺少風險目錄、風險地圖等方法,缺少基于風險點的風險防控措施等等。各個分冊應深入挖掘本領域的風險管理案例,應用風險管理的視角,重新審視安全管理的全流程,提出相應的改進意見與措施,為政府和社會提供有價值、有意義的建議與參考。
我懇切的希望,通過今天的編委會,最大限度的聽取各位編委的意見和建議,吸收大家的真知灼見,完善叢書的框架體系、理論觀點、方法手段、實踐探索和案例啟發等,更好實現叢書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不辜負各位領導和編委的殷切期望,共同為城市風險防控事業的發展作出積極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