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區域發展戰略成效顯著 發展格局呈現新面貌
時間:2018-09-19 12:08:54  來源:國家統計局核算司 

  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區域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統籌推進東部率先發展、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和東北振興區域發展戰略,引領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區域發展的協調性不斷增強。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又推出了“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推動形成區域發展新格局。

  一改革開放40年區域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

  改革開放初期,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黨中央、國務院實施了加快沿海發展戰略,東部沿海地區經濟迅速起步并獲得快速發展,同時也使得沿海與內地的發展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進入新世紀后,為解決日益凸顯的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要求通過健全市場機制、合作機制、互助機制、扶持機制,形成東中西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區域發展格局。黨的十九大提出,要通過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通過各項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四十年來,我國各區域的經濟總量不斷躍上新臺階,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區域發展差距不斷縮小,區域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ㄒ唬﹨^域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

  40年間,區域經濟總量獲得巨大提升。197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僅為3000多億元,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快速發展,到2017年已超過80萬億元,穩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全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區域經濟發展也取得了顯著成績,各區域經濟總量均實現了歷史性的飛躍,不斷跨上新臺階。1978年,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區域的地區生產總值僅為1514億元、750億元、726億元和486億元,到2017年,分別增加到了449681億元、179412億元、170955億元和5543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分別增長了66.9倍、46.0倍、46.6倍和28.2倍。東部地區生產總值于2005年首次達到10萬億量級,并分別于2010年和2016年突破20萬億和40萬億整數關口。中部和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均于2011年超過10萬億,并于2016年超過15萬億。東北地區省份數量較少,地區生產總值尚未達到10萬億量級,于2012年首次超過5萬億。

  40年間,區域經濟總體保持較快增長。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區域地區生產總值分別年均增長11.4%、10.4%、10.4%和9.0%,呈現東部地區領跑、各區域均衡發展的良好態勢。近年來,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其中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經濟增長由高速轉為中高速,區域經濟的發展也體現出這一特點。例如,東部地區自2012年起,結束了1991年以來長達21年的兩位數高速增長階段,轉為一位數的中高速增長,同時發展方式不斷轉變、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增長動力逐漸轉換,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明顯增強。

 ?。ǘ﹨^域產業結構持續改善。

  40年間,在總量快速提升的同時,區域經濟的產業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服務業逐漸成為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主導產業。

  各區域三次產業結構明顯優化。最顯著的變化是第一產業比重大幅下降,第三產業比重大幅上升。2017年,東、中、西、東北四區域第一產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4.9%、9.5%、11.5%和11.9%,分別比1978年降低了18.4、29.7、25.4和8.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53.1%、45.0%、46.7%和50.8%,分別比1978年提高了33.2、26.6、26.9和35.1個百分點。從第二產業比重看,東部和東北地區明顯下降,中部和西部地區基本保持平穩。2017年,東部和東北地區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42.0%和37.3%,比1978年下降了14.8和27.0個百分點,中部和西部地區比重分別為45.4%和41.8%,與1978年大體相當。

  各區域經濟增長的主動力逐漸由第二產業轉向第三產業。1978年以來,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第二產業的年均貢獻率分別為54.9%、52.4%、46.1%和46.5%,接近或超過50%,在三次產業貢獻率中最高。但從2012年以來,各區域第三產業的年均貢獻率分別為56.4%、46.9%、49.8%、71.2%,除中部地區外,其他區域第三產業均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三)區域發展差距不斷縮小。

  改革開放以來,區域發展差距經歷了一個由擴大到縮小的過程。改革開放之初,沿海率先發展戰略使東部地區一馬當先,保持領先地位。進入2000年后,隨著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等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的實施,豐富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總體戰略布局,完善了政策體系,形成了四大板塊和三個支撐帶的空間戰略格局。在三大戰略的引領下,區域發展差距不斷縮小。

  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看,各區域經濟發展的相對差距有所縮小。2017年,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84595元、48747元、45522元和50890元,反映各區域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整體相對差異水平的變異系數,由2003年的峰值0.44下降到0.318,人均最高的東部和最低的西部之間的相對差值,由2003年的2.5倍縮小到1.9倍。2012-2017年,按不變價格計算,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分別為7.2%、8.0%、8.2%和5.4%,中西部地區的發展速度領先于東部地區,改變了長期以來區域經濟發展中東部地區“唱主角”的傳統格局。從人均財政收支看,各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有所提高。2017年,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人均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為9874元、4436元、4736元和4447元,變異系數由2003年的峰值0.548下降到0.455,人均最高的東部和最低的中部之間的相對差值,由2003年的3.14倍縮小到2.23倍;人均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分別為13710元、10117元、13353元和12127元,變異系數由2003年的0.285下降到0.132,人均最高的東部和最低的中部之間的相對差值,由1.95倍縮小到1.36倍。從城鎮化率看,各區域城鎮化發展水平更加趨于平衡。2017年,四區域城鎮化率分別為67.0%、54.3%、51.6%和62.0%,最高區域和最低區域之間的差距,由2000年的峰值23.4個百分點下降到15.4個百分點,各區域城鎮化率差距明顯縮小。

  二區域發展戰略推動區域經濟協調性持續增強

  區域協調發展是社會和諧、政治穩定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40年來,我國在促進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同時,相繼做出了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等重大戰略決策。各區域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大力加強薄弱環節發展,呈現出增長較快、結構優化、協調性增強的良好態勢。

 ?。ㄒ唬〇|部率先發展領跑全國。

  改革開放后,為充分發揮東部地區沿海的地理優勢,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上世紀80年代,國家相繼設立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和海南5個經濟特區,以及大連、秦皇島等14個經濟技術開發區,之后又相繼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洲等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進入新世紀后,國務院先后批準上海浦東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先行試驗一些重大的改革開放措施。東部沿海地區依靠本身的區位優勢和改革開放的先發優勢,搶抓發展機遇,實現率先發展,成為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龍頭”。

  東部地區經濟發展迅速,成為帶動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核心區和增長極。2017年,東部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的比重達到52.6%[2],比1978年提升了9.0個百分點。改革開放以來,東部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居四大區域之首,比中部、西部、東部地區分別高1.0、1.0和2.4個百分點。從人均水平看,2017年東部地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約為11530美元,已經接近世界銀行定義的高收入國家12736美元的門檻。東部地區依托沿海優勢,在對外開放中發揮了巨大作用。2017年,東部地區進出口總額[3]為33872億美元,比1978年增長了434.2倍,占全國比重由37.7%提高到82.5%,高居四區域之首。

  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經濟圈成為引領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三大引擎”。2017年,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圈的地區生產總值分別占全國的19.3%、8.9%和9.7%,三者合計占比為37.8%,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其中,深圳作為最早成立的經濟特區之一和改革開放的“橋頭堡”,由一座默默無聞的小漁村成長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都市。地區生產總值從1979年的1.96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2.24萬億元,年均實際增長達到22.4%,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從606元增長到18.3萬元。上海浦東新區作為我國東部改革開放重點地區,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965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1993年成立之初增長了24倍。

  (二)中部崛起實現跨越發展。

  2006年,黨中央、國務院頒布實施《關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明確了中部地區全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制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三基地、一樞紐”的定位,標志著中部崛起戰略進入實施階段。中部崛起戰略推進了中部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有效促進了區域協調發展。

  中部地區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工業拉動作用明顯。自中部崛起戰略實施以來,中部地區經濟迅速發展,按不變價格計算,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相對于2006年增長了2.1倍,年均增速為10.8%。其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5%,比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高1.7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的拉動作用。特別是近年來,中部地區現代裝備和高技術產業進入改革開放以來最快的發展時期,實現了高速持續發展,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技術水平不斷提升,打造了一批具有競爭力的產業和產品,富士康、京東方等一些大型電子信息企業在中部地區完成產業布局,產業呈現集群發展態勢。

  “三基地、一樞紐”定位準確,促進中部崛起。重要糧食生產基地地位穩固,中部地區糧食產量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比重持續多年穩定在30%左右。全國能源原材料供應重點地區的地位更加鞏固。山西等大型煤炭基地基本建成,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快速發展,持續穩定保障全國能源供應?,F代裝備制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地位逐漸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先進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重點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現代基礎設施網絡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通過發揮中部地區區位條件的獨特優勢,打造貫通南北、連接東西的現代立體交通體系和現代物流體系,建設了鄭州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等一大批重大工程。2016年12月,《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2016-2025年)》頒布,提出中部地區“一中心、四區”新的戰略定位,即全國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全國新型城鎮化重點區、全國現代農業發展核心區、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全方位開放重要支撐區?!耙恢行?、四區”是對“三基地、一樞紐”戰略定位的繼承與發展,體現了新時期特點,在這一新的定位下,中部地區將迎來新的黃金發展十年。

  (三)西部大開發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

  1999年,中央正式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為推進實施這一重大戰略,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先后制定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關于實施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關于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若干意見》、《關于促進西部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的意見》等。西部大開發戰略有效促進了西部經濟增長,帶動了能源及化工、重要礦產開發及加工、特色農牧業及加工、重大裝備制造、高技術產業和旅游業等六大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縮小了東西部之間的差距。

  西部地區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經濟實力大幅提升。2000-2017年,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從17276億元增加到170955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年均增長11.6%,占全國比重由17.5%提高到20.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由4948元增加到45522元,從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62.3%提高到76.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貿易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較快增長,占全國比重有所上升。特別是2012年以來,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達到8.9%,高出全國增速1.8個百分點,使得西部地區與其他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進一步縮小。

  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有效助力西部地區發展?;A設施和生態環境是西部地區最薄弱的方面,也是長期以來制約西部發展的瓶頸。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以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為突破口,建成了一大批重點工程,生態環境保護得到顯著加強,西部地區可持續發展支撐能力不斷增強。實施“五橫四縱四出境”運輸大通道建設,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青藏鐵路等先后投入運營。健全綠色發展機制,實施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重大生態工程,堅決守住生態紅線。

  ?。ㄋ模〇|北振興引領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

  2003年,黨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明確了實施振興戰略的指導思想、方針任務和政策措施。隨著振興戰略實施,東北地區加快發展步伐,加大體制機制創新,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提升了作為重要商品糧食生產基地、重要林業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機械工業和醫藥工業基地的功能和地位。2015年《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的出臺,標志著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的全面啟動,東北振興政策紅利持續發力。

  振興東北戰略提升裝備水平,國企改革取得積極進展。振興東北戰略實施以來,東北地區重點企業進行了大規模技術改造,企業生產面貌大為改觀,裝備水平顯著提升,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成果顯著,傳統優勢產業競爭力不斷增強。大型水輪機組、大型風電機組、大型核電機組、30萬噸油輪、350公里高速動車組、高檔數控機床在東北實現國產化,其中高檔數控機床產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東北地區國企改革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取得了積極進展。大部分國有工業企業完成了產權制度改革,百余家大型骨干企業實現了戰略性重組,國有資本進一步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同時,東北地區全國糧食生產基地戰略地位進一步凸顯。2017年,東北地區糧食產量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約20%。2015年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的啟動,帶動東北地區經濟開始走出一度陷入的困境。2017年,東北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為5.1%,比2016年提高了2.6個百分點。

  東北地區合理利用區位優勢,開創對外開放新格局。東北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東北地區充分利用其東北亞核心地帶優勢,加強對外經貿往來,2017年,東北三省進出口總額達到1487.5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了2.5倍,年均增長9.3%。遼寧沿海經濟帶、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黑龍江沿邊經濟帶開放步伐加快,大連金普新區、哈爾濱新區、長春新區、中德(沈陽)高端裝備園、琿春國際合作示范區等重點開發開放平臺正在加快建設。

  三新時代譜寫區域發展新篇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繼續推進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的同時,作為部署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的重要舉措,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重點實施“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以三大戰略為引領,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隨著三大戰略深入推進,在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基礎上,資源空間配置加速優化升級,區域經濟增長新引擎快速形成,經濟增長的巨大潛力進一步顯現。

 ?。ㄒ唬耙粠б宦贰苯ㄔO扎實推進。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兩者構成了“一帶一路”重大倡議。五年來,在中國和沿線國家共同努力下,“一帶一路”從愿景到現實,由倡議到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一帶一路”贏得國際社會廣泛響應?!耙粠б宦贰背h包含了沿線國家對未來發展的一種期待,已得到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積極響應,很多國際組織對建設也表達了積極支持和參與的態度。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的持續推進,已有100多個國家及國際組織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一批有影響力的標志性項目逐步落地。

  “一帶一路”合作取得豐碩成果。2013年以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累計超過5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超過800億美元,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達到萬列,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員達到87個,在13個成員國開展了28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貸款總額超過53億美元,絲路基金已簽約19個項目,承諾投資金額70億美元?!耙粠б宦贰苯ㄔO從無到有、由點擴面,取得超出預期的進度和成果?!耙粠б宦贰苯ㄔO的扎實推進,不僅為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和就業增長做出巨大貢獻,也為我國實現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實現戰略對接、優勢互補,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開辟了新的天地。

 ?。ǘ┚┙蚣絽f同發展戰略成效顯現。

  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對推進區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培育新的增長極和優化區域發展格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五年來,京津冀三地經濟穩中向好,民生持續改善,疏解對接有序推進,交通建設、環境保護、產業升級三大重點領域成效明顯,形成區域發展新格局。

  京津冀區域總體發展穩中向好,經濟實力不斷增強。2017年,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2560億元,近5年間年均增長7.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10974億元,近5年間年均增長8.9%;城鎮化率達到65.0%,比2012年提高了6.0個百分點。三地根據區域特點、自身優勢和功能定位,積極調結構、轉方式,優勢產業加快發展,產業結構更加合理。2017年,京津冀第三產業比重為58.6%,比第二產業高21.9個百分點,比2012年提高7.8個百分點。

  功能疏解有序推進,對接協作順利實施。北京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疏解非首都功能,嚴格控制增量,有序疏解存量,天津、河北積極跟進產業承接。北京市2017年重點工程安排了9項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總建筑面積約251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80億元,占重點工程年度投資計劃的10%。同時,京津冀三地不斷加大對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的治理力度,建立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共同推進節能降耗工作。

  (三)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持續發力。

  開展長江經濟帶建設,對于大力推進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和對內對外開放、打造中國經濟新增長帶,具有重大戰略意義。自戰略實施以來,沿江11省市嚴格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原則,積極推進長江經濟帶雙向開放,長江流域經濟發展質量全面提升。

  環境保護持續發力,生態改善效果顯著。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江沿江各省市積極踐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綠色生態廊道建設得到大發展,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森林面積顯著增加,節能環保力度加大,資源利用效率逐步提升。長江流域監測斷面的Ⅰ~III類水質比例從2012年的85.3%上升到2017年的89.2%,提升了3.9個百分點;萬元GDP用水量由2012年的107立方米/萬元,下降至2016年的76立方米/萬元,下降了29.0%。

  經濟增長保持中高速,經濟總量穩步提升。長江經濟帶地區以占全國約1/5的土地面積,貢獻了全國2/5以上的經濟總量,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全局中的重要支撐帶。2012-2017年,長江經濟帶地區生產總值由238581億元增加到373806億元,年均增長8.6%。在經濟總量穩步增加的同時,地方財政實力明顯增強,城鎮化水平持續提高,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經濟增長質量明顯提升。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對于保持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提高國際競爭力、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應看到,我國區域發展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區域間經濟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各區域產業結構比例不平衡,區域間合作發展機制不完善等,區域發展改革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為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指明了方向。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注重統籌區域合作,不斷優化區域結構,激發各區域發展潛能,為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注:[1]變異系數是反映數據離散程度的一個統計量,離散程度越大,變異系數越大。公式為:變異系數=標準差÷均值。

  [2]指占各?。▍^、市)生產總值合計數的比重,下同。

  [3] 進出口總額按境內目的地、貨源地口徑統計。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