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我國城鎮化水平顯著提高,城市人口快速增多,城市綜合實力持續增強,城市發展質量明顯改善,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城市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城鎮化水平顯著提高 發展呈現新格局
城鎮化水平快速提高。1978年末,我國城鎮常住人口僅有1.7億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僅為17.92%。到2017年末,城鎮常住人口已經達到8.1億人,比1978年末增加6.4億人,年均增加1644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8.52%,比1978年末提高40.6個百分點,年均提高1.04個百分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數量顯著增加。1978年末,全國城市共有193個。2017年末,全國城市達661個,比1978年末增長2.4倍。城市規模顯著擴大。城市人口快速增多,人口集聚效應更加明顯。按戶籍人口規模劃分,2017年末,5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達到16個,而1978年末只有上海市一個。開發區、工業園、新城和新區等不斷設立,城市建設快速突破老城區的界限,建成區面積顯著擴張。2016年末,全國城市建成區面積5.4萬平方公里,比1981年末增加4.7萬平方公里,增長6.7倍。
區域分布更加均衡。2017年末,我國東部地區城市有212個,比1978年末增加160個,增長3.1倍;中部地區城市有170個,增加114個,增長2.0倍;西部地區城市有190個,增加135個,增長2.5倍;東北地區城市有89個,增加59個,增長2.0倍。2000年以來,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中部地區崛起等戰略的實施和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的發布,提高了我國城市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城市群不斷發展壯大,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城市群作為區域經濟增長極,發展速度快,引領作用強,集聚效應明顯,逐漸發展為世界級的城市群。
城市經濟發展取得新成就 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明顯改善
經濟實力顯著提高。城市經濟總量大幅度增加。1988年,全國城市地區生產總值只有7025億元,占全國的一半左右。到2016年,城市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的比重超過80%。其中,僅地級以上城市地區生產總值就達466682億元,占全國的62.7%。
城市工業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效益全面提高。1978年末,城市各類工業企業只有83250個,全年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利潤477億元。到2016年末,地級以上城市僅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就有174718個,全年利潤總額達34400億元。各類所有制企業蓬勃發展,私營企業表現最為突出。2016年末,地級以上城市規模以上私營工業企業有86554個,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49.5%。城市財政實力明顯增強。1978年,全部城市公共財政收入只有584億元。到2016年,地級以上城市公共財政收入達53364億元。
產業結構明顯優化。服務業發展迅速,成為拉動城市經濟增長的主力軍。1990年,地級以上城市三次產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6.6%、60.4%和33.0%。到2016年,三次產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3.1%、41.9%和55.0%。從2011年開始,地級以上城市第三產業增加值所占比重快速提高,2013年首次超過第二產業,2014年超過50%,占到了城市經濟的半壁江山。隨著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 1978年,全部城市消費品零售額只有449億元。到2016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就達212164億元。
基礎設施建設大大加強?;A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2016年,我國城市維護建設資金支出13833億元,而1978年僅有17億元;城市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固定資產投資17460億元,而1978年僅有12億元。2016年末,我國城市道路長度38.2萬公里,而1978年末只有2.7萬公里;城市道路面積75.4億平方米,而1978年末僅有2.3億平方米。軌道交通建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1978年末,我國僅北京有軌道交通,線路總長度23.6公里。到2017年末,有32個城市開通了軌道交通,車站3040個,運營線路達149條,運營線路總長度達4484公里。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2016年,地級以上城市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8144億元,住房保障支出3193億元,比2012年分別增長73.6%和103.8%。2016年末,地級以上城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19875萬人、18788萬人和12392萬人,比2012年末分別增加3635萬人、2548萬人和2498萬人;社區服務設施24.6萬個,增加11.1萬個;社會福利院床位168萬張,增加46萬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