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建設東部世界級城市群,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城鎮化
時間:2018-07-26 11:15:27  來源:城市化雜志  作者:芬子 

fea64d0d718c625c7aa86f798e4f1ee0.jpg

  本期顧問:周漢民

  上海市政協副主席

  周漢民,法學教授,現任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院長,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市中華職業教育社主任。他歷任上海對外貿易學院教授、國際經濟法系主任,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副院長兼法學院院長等職,1993年被評為全國優秀青年教師、獲美國艾森豪威爾基金獎,1994年獲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獎。2000年08月至2008年01月,任浦東新區副區長,見證了浦東新區騰飛的重要歷程。此間,他兼任上海市青年聯合會副主席、中國駐國際展覽局代表、上海世界博覽會申辦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積極投入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申辦工作。

  2008年01月,任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世博局副局長,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主委,上海世博局專職副主席。組織編寫了《中國走進WTO》。

  2018年1月27日,上海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舉行全體會議,周漢民第三次當選為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從2008年開始,他已連續十余年擔任第十一、十二、十三屆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以及民建上海市評委。他還是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和外事委員會委員。

  提問一:《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近期即將頒布實施,有人形容它是2.0版的長三角一體化綱要,請您介紹一下它的主要內容和重要意義?

  周漢民: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在長三角一體化的基礎上建設國際一流世界級城市群,今年以來長三角一體化已進入快車道。

  今年6月1日,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在上海召開,會議審議并原則同意《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這份計劃盡管還沒有全文公布,但是從已經披露的相關指導思想中,我們可以非常欣慰地看到,這份計劃抓住了問題的根本。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根本就是要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營造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所需要的基本環境。

  據我所知,在這次三年計劃中一共涉及了12個合作專題,概括起來就是交通要互聯互通,環境要聯防聯控,公共服務要普惠便利,市場開放要有序推進。比如在基礎設施方面,5G會先試先用,實現共用一張通訊網的藍圖;要逐步建立信用體系,這是社會交往的基礎;要打通省際的斷頭路。現在省際有三十幾條斷頭路,此次規劃中強調要打通其中的十幾條;規劃中提到要建設G60科創走廊,并設立相關的科技創新園區;實現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異地查詢民生檔案;互聯網+醫聯體得到充分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的掃碼更加便捷運行;旅游、體育、養老等方面都有一系列的規劃并會落到實處。

  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有幾個焦點不能忽視:一是一體化強調的是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從傳統的勞動力、土地和資本要素,到現代的科技創新、政府體制改革要素,到底怎樣流動需要破題。二是國際一流城市群建設,離不開城鎮化。長三角的城鎮化始終走在我國最前沿,但二元結構仍然存在,需要有新的認識。三是長三角的產業結構調整,如何依照各自特質產生差異化布局,協同發展的動力問題仍然存在。四是長三角一體化既有自上而下的要求,也有自下而上的努力。在營商環境的改善、調動各層面推動一體化積極性方面要繼續努力。
長三角一體化的內涵豐富,如何使得長三角成為國家最具活力的區域,帶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眼下,正值緊湊充實、勤勉繁忙的季節。長三角一體化的各項工作正梯次接續、壓茬推進,紛繁卻有序、蹄疾而步穩。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響應李強書記長三角四省市加強合作的要求,5月14日至16日,上海民建考察團,48小時馳行1500公里,奔赴浙江、江蘇、安徽三地,為力推長三角民建組織大協作馬不停蹄、夙夜在公。作為知識分子,我們能夠零距離為國家效力當引為一生的自豪,并與大家共勉。

  當今中國正處在宏大敘事的新時代,我們的偉大斗爭需要攻堅克難,我們的偉大工程需要強健體魄,我們的偉大事業需要蓬勃推進,我們的偉大夢想需要勠力同心。躬逢氣象萬千的新時代,每一位民建人,民建上海市委的全體同仁,只有依靠大家,并通過大家,才能把我們的事業做好。希望各位不負重托、不負期望,為續寫民建光榮歷史新篇章不懈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砥礪奮進。

  提問二:請您對比一下2.0版長三角一體化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定位與使命?

  周漢民: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三者都承載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職責,如同一架高速運行的飛機上的多個發動機。

  京津冀,準確的說叫京津冀協同發展。它的協同發展最明顯的標志是雄安新區的橫空出世,預示著未來的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要在雄安做更多的試驗,以期形成更好的氛圍與環境。兩省一市1.1億人民在21.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要完成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職責。

  粵港澳大灣區是合作也不用“一體化”,所以長三角是唯一用“一體化”的。因為我們要充分尊重一國兩制這樣的政治制度和安排,更強調粵港澳之間的合作。長三角一體化,要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個方面更大程度服膺國家戰略,服膺地區發展,形成更加緊密地聯系、聯動和聯合。因此,三者重心不同,相互接近,相互學習,這也是長三角一體化當下極為重要的任務。總而言之,我們一定要明白長三角一體化的定位與使命。定位在更高質量的一體化發展,更好地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大局。

  提問三:若要在長三角實現市場一體化民生一體化,一個重要的問題是行政區劃問題以及由行政區劃而來的地方立法的協調。請問如何在區域內協調?

  周漢民:這長三角一體化歸根結底是頂層設計的一體化。其實長三角立法協調已經有了成功經驗,2014年三省一市就大氣污染防治有過協調機制。可喜的是,現在立法機構的互動在加強。我認為將來我們的立法協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在宏觀發展規劃方面的協調;第二個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協調;第三是在產業結構布局方面的協調;第四是在環境整治方面的協調。當然地方立法我們用的是“協調”,而不是“統一”,因為大家各自擁有獨立的行政建制。由于大家都已經有了共識,對某一領域的立法今后很有可能采取互補的方式來推進。當然,也有可能會立一些松散型的法,如同寫一篇散文一樣需要形散而神聚,盡管各自立法但具有很好的相關協調性。         

  提問四:能否將一體化理解為若干年內長三角各地居民享受公共福利,如醫療、教育等權利的同城化?比如“老漂一族”,為家鄉城市獻出青春,子女又在另一城市打拼,醫保報銷卻偏偏要兩頭跑,能否盡快解決只跑一次的待遇?

  周漢民:長三角一體化要盡快解決好“資源”共享問題,包括政務、人才、社會(醫院等)旅游等方面。我們的三年計劃涵蓋了許許多多內容,最核心的一條,就是要滿足人民的期望。之前的回答中也提到了許多領域,比如異地就醫的直接結算,民生檔案的異地查詢,互聯網+醫聯體的建立,城市軌交掃碼便捷運行等等。民眾有這樣的期盼,既合理又真切。我相信三年計劃的落實,大家會瞬間感受到曾經碰到的天大難事會變成通途。我們共同高度期望。

  提問五:2.0版長三角一體化計劃中包括“長三角地區共建新零售網絡”的內容。請問您如何看待新零售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的作用?您覺得這種新業態能助力長三角地區達成哪些一體化效果?

  周漢民:新零售無非是對傳統零售的改革改良,一次次地改變銷售方法,這并不是個全新概念。過去我們講要有實體店,現在我們講要有網店,線上線下都在改進他們的送達方式,才會有發展迅猛的快遞業。現在又發展無人銷售店,據新聞報道只需要5平方米就可以開一家無人銷售店。全程機械化的銷售,顧客可以通過手機預訂,按約定時間到店領取熱氣騰騰的面包或者其他保溫餐飲等。

  阿里巴巴總部設在長三角,它與三省一市簽訂的協議不僅僅是傳統零售業的轉型,首先會在區域物流網絡的形成以及零售供應鏈創新上做文章。其次還會全面改革支付方式,真正實現所謂的豐富、便捷、高效的人性化消費環境。

  長三角在新零售業上是領先的,北京、上海、杭州分別位列全國城市新零售排行的一、二、三位。長三角中有兩座城市位列前三甲,所以新零售在我們這個地方大有前途。與其說新零售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倒不如說網絡化建設讓人民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瞬間感受到曾經碰到的天大難事會變成通途。我們共同高度期望。

  提問六:長三角一體化下民航機場群會怎樣進行一體化發展?

  周漢民:最近中國民航總局與三省一市共同簽署了合作協議,2030年要在長三角建立世界級機場群。要有良性的競爭,錯位發展,做到合理分工定位,差異化經營,尤其是努力做到空域的優化,還要加強軍民融合等。

  提問七:近年來,長三角人才爭奪日益激烈,蘇州、杭州通過資金、項目、社會公共服務等政策吸引高層次人才,有與上海形成三足鼎立的態勢。請問長三角人才一體化的體制機制有什么解決之道?

  周漢民:人才從來都是國家和地區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和不竭動力之所在。3月25日,蘇、浙、皖、滬人社廳(局)共同簽署了《三省一市人才服務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相關部門簽訂了《人才服務項目合作協議》。為什么要提這兩個協議?這是長三角人才一體化的導向,要力爭做到服務的協同、合作的具體落實,最后是發展的積極推動。長三角人才機制的發展不在于日趨激烈的競爭,而應當是布局的一體化,讓人才各歸其位,各盡其能,各得其所。

  人才一體化與人口流動的相關政策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我所在的民建上海市委最近做了專題研究,我們向中共上海市委提出了相關建議,我們認為長三角的人才一體化和人口流動,需要聯手制定出都市圈人才一體化和人口流動的計劃。起初并不能覆蓋整個長三角,而是要設定先導區,在試驗的過程中往前推進。

  此外,在推進過程中不得不提到戶籍制度、行政區劃以及公共服務等方面。如何加快戶籍制度的改革、打破藩籬,這需要認真考量。長三角人才一體化和人口流動,關鍵點在于盡可能滿足人民群眾對社會公共服務的需求,打破行政區劃的掣肘。總而言之,長三角人才的地方人口流動,一定要堅持經濟增長是導向,城市宜居為基礎,社會和諧是根本。

  提問八:請問長三角一體化是否會影響甚至取代各省及其所屬市縣原先的已經被批準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一體化會對長三角城市群里人口流動產生什么影響?

  周漢民:規劃是非常重要的,并應當參照執行。但是當時的規劃是大家在各個地區自行制定,還沒有考慮到今天一體化這個重要前提。因而這些規劃有些要廢,有些要改,有些要留,有些要立。規劃的廢、改、留、立一定是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的重要保障,否則如果大家還是各干各的,保留過去一成不變的規劃方針,那么何以來實現長三角一體化?

  提問九:如何展望上海在新一輪一體化機會中的定位和作用?什么才是上海的核心競爭力?

  周漢民:上海的核心競爭力,其實就是它的歷史傳承、城市發展至今的特征。首先,上海的歷史沉淀以及國家所賦予的使命。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上海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它的核心競爭力。1984年,上海作為14個沿海城市之一,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首批對外開放城市。1990年4月18日,國家第一個新區,浦東新區橫空出世。2013年,上海自貿區正式掛牌,成為國家推進新一輪改革的試驗田。2014年,國家賦予上海要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新使命。

  改革開放建設到今天,上海已經完全確立了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國家中心的地位。上海擁有全球第6位的金融中心競爭力;上海口岸的進出口總量超過全國外貿進出口總量的1/4,產生1萬億美元的價值;上海的集裝箱吞吐量連續八年世界第一的地位不可搖撼;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的貨運能力位列世界第三等等。上海在這四大方面作為全國中心,自不待言。

77c569edf74d6c15100357c18a8e77bd.jpg

  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經濟、金融、航運和貿易四個國際中心,將國家中心上升到國際中心。其次,上海的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尤其是2010年世博會成功舉辦之后,上海的國際化程度得到極大提高。第三,人民的勤勞勇敢,永不止息的奮斗以及海納百川,大氣謙和的上海精神。第四,上海擁有良好的法制環境和社會氛圍。第五,上海的海派文化因其包容特色為大家稱道。總之,上海這座城市,從政治到經濟,從文化到社會,最后落實在法律上,都形成了它獨特的,也可以說是極為難得的綜合競爭力。      

  提問十:在一體化的建設當中,城市群會出現產業化分嗎?還是以上海為主,周邊城市配套發展?

  周漢民:長三角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長三角地區的人口總數占全國人口總數的1/6,經濟總量占全國的1/4。現在所提出的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要推進世界級城市群的建立。那么既然是城市群的發展,那就一定會有中心城市,有共同發展的其他城市,才能稱之為群。2020年要基本建成世界級城市群的框架體系,這個框架體系主要體現為以下三個特征。第一是樞紐型的。有中心城市,其他城市各展所長,形成一個樞紐型的結構;第二是功能型的。長三角城市群由26個城市組成,生活著2億多人口。因此功能要齊備,而且這些功能不能集中在一個城市上;第三是網絡化的。形成這樣的一個城市群發展,要以協同為核心,擁有立體的交通,不同產業的分工等。長三角一體化,上海是龍頭。以上海為龍頭是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對我們上海的具體要求。上海作為龍頭城市、中心城市,我們一定要做到兩個“更好”。要更好地服務于我們長三角經濟帶的發展,引領長三角經濟帶的發展;要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發展大局。具體而論,如何把長三角一體化與上海自貿區發展、一帶一路的國家倡議更好地結合是當下一個重要任務。

  提問十一:您是上海世博會執委會的主要領導成員,今年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即將在上海舉行。請您談談它的意義?

  周漢民:上海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一項光榮的使命,與世博會一樣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融通遐邇,惠己及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絕不是單一的進口展會。我們可以通過借鑒世博會“以人為本、科技創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贏、面向未來”五個經驗來辦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并對上海城市產生積極的意義。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會期是6天,但同時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又將提供“6天+365天”一站式交易服務線上平臺,365天常年為海外參展商和國內外采購商提供在線展示、在線撮合的綜合型進口交易服務,并且今后年年要辦下去,是一個長期性的盛會。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主要特征體現在其專業性上。

  一、今天的世界貿易是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技術貿易三分天下。進口博覽會在強調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同時要兼顧技術貿易。在中國處于從科技大國邁向科技強國這一轉變的歷史關頭,技術的進出口同樣是題中應有之義。

  二、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絕不會僅僅是貿易的進口,一定是包括了貿易和投資。從世界經濟局勢發展來看,貿易和投資一直是互為因果,互為促進,經濟最大的趨勢就是貿易和投資不可分,是相融的。比如TPP就體現了貿易和投資的綜合性。

  三、盡管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不同于舉辦國際性博覽會的進出口雙向慣例,是一個進口展會,但是本屆博覽會也將為各方開辟中國市場的合作搭建新平臺,因為貿易是進口和出口的聯動。

  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提出在擴大開放方面,中國將采取四項重大舉措。這為我們舉辦這一屆國際進口博覽會提供了思想引領。一是要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這是習總書記講話的第一個要義。二是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這要求我們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與改善營商環境和投資環境結合起來,在高舉經濟全球化大旗這一關鍵時刻,以更平衡的貿易來推動多邊貿易體制的發展。三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不僅僅是進口商品,同樣需要服務和技術,要通過修改專利法等國家行政手段加大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四是主動擴大進口,要向全世界宣布,舉辦本屆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的舉措,是中國主動開放市場的重要標志性事件。

  總之,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要體現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并重,要體現國家戰略和世界發展的并重,要體現中國訴求和世界希望的并重。

  但是對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我希望了解它的三個特征。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第一個特征是綜合性,綜合性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貿易功能的綜合,國際貿易分為貨物貿易、技術貿易和服務貿易,這是我1995年提出的主張。這一次國際博覽會在貿易方面要綜合貨物貿易、技術貿易和服務貿易的功能。其次當初的TPP現已更名為CPTPP,有十一個國家簽署,凍結了當年TPP的5%的條款。此外還有美國和歐盟正在談判的TTIP協定。如今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密不可分,貿易和投資互為因果,互為促進,分不清國際貿易法和國際投資法最明顯的劃分。由此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第二個表現就是來談生意的,不僅僅是貿易商,還有許多投資商。最后,我們取名叫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難道來的人就單單談賣什么給我們嗎?第三個綜合就是進口博覽會不單單只是進口,還可能有出口,這都體現了綜合性的特點。

  第二個特性是專業性。如今國際貿易發展和國際投資發展,已經讓我們目不暇接了。博覽會中,許多進口商品的商檢問題給我們帶來很大的考驗。這次我們將借進口博覽會的平臺把世界發展的脈絡梳理得更清楚,因而專業性的要求特別高。我發表文章的題目是《讓“小白菜精神”在中博會綻放光芒》。小白菜是指志愿者,這次一定要選拔一批專業志愿者長期服務于我們這次進口博覽會。

  除了綜合性和專業性,這次進口博覽會要體現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并重,要體現國家戰略和世界發展的并重,要體現中國訴求和世界希望的并重。所以第三個特征表現為并重性。

  最后,我總結一下主要的三個觀點。第一,上海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再一次站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希望能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的期望,通過努力進一步深刻改變中國,深刻影響世界。第二,“一帶一路”不是中國去規劃世界,而是中國去融入世界,上海在這個歷史交匯點上承載國家三大戰略,使命是光榮的。第三,進口博覽會是促進“一帶一路”實現“五通”的平臺,特別是成為民心相通的平臺。我們十分期待作為今年中國主場外交收官之作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成功舉辦。

6d65a6483d091c60b3581b627743cbb2.jpg

  提問十二:從上海自貿區開始,中國眼下正掀起建設自貿區的熱潮,請您解析一下其必要性和重要意義?

  周漢民:我國的自貿區建設,對深化改革和構建新型經濟新體制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自貿區眼下進入3.0時代,從自貿區邁向自貿港。體制、機制、法治創新是上海自貿區新政的開端,全面深化中國(上海)自貿區改革開放方案,為建設3.0中國自貿試驗區奠定了堅實基礎。自貿區建設的關鍵是轉變政府職能,通過自貿區建設,解決政府錯位、越位、缺位問題,做到簡政放權。建立自貿區的核心任務是要做到“制度創新”,要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加快形成公平、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建設上海自貿區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推動政府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手段,是推動中國進一步融入世界的手段。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