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四川省東北部、嘉陵江中上游的閬中素有“閬苑仙境”“巴蜀要沖”之譽。
回望歷史,歷代均為郡、州、府、道治所;唐代詩人杜甫在這里留下了“閬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
2300年的歷史積淀,春節、風水、三國、科舉等多種文化勃興,夯實了這座城市的人文根脈和文化基石。立足當下,這座千年古城,正在文化的浸潤中,借旅游散發出醉人的芬芳。
“我們將進一步堅定文旅特色的發展戰略,力爭建成川東北地區極具影響力的文旅中心城市。”在近日召開的閬中新型城鎮化暨川北文化旅游中心城市建設研討會上,閬中市市長楊德宇如是表示。
人文之城
文化為魂激活旅游新活力
閬中七月,活力四射。嘉陵江水繞城而過,綠樹紅花點綴著街巷院落。
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川北王皮影傳習所,一場精彩的皮影表演正在上演。一幕幕精湛傳神的皮影戲,吸引了來自海內外的眾多游客。
“王皮影”是閬中文化的一個代表。豐富的文化資源是閬中人的驕傲,在這里,多種文化交織,形成獨特的多元文化共生。
據介紹,閬中文化的主體是以漢桓侯祠(張飛廟)為代表的三國文化,以云臺觀、大佛寺、永安寺、巴巴寺、福音堂、天主教堂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貢院為代表的科舉文化,以巴渝舞、皮影、川北燈戲、亮花鞋、剪紙等藝術為代表的民俗文化,被譽為“多元文化和諧發展的典范”。
豐富多彩的文化也在助推旅游業提檔升級。如今,閬中古城、天官風水、構溪濕地——三大核心景區已成為閬中旅游的“王牌”。與此同時,全國唯一以鳳水文化為主題的天宮院國家4A級旅游景區也在這里扎根。
錦屏山、滕王閣等7座城市公園,華胥、狀元等16處廣場綠地和10公里濱江生態景觀走廊……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讓閬中發展文化旅游底氣十足。
去年,閬中旅游業交出亮眼的成績單——全市接待游客達1044.8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01.93億元,均創歷史新高。
“閬中正在以市場為導向,深度融合文化事業與旅游開發。努力彰顯‘文以旅傳、旅以文興,城市因文旅更顯魅力、更具特色、更有后勁’的城市特色。”楊德宇說。
改革之城
城鎮化率從42.4%提升至52%
2014年12月29日,《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印發,共62個城市(鎮)入選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閬中作為四川唯一的試點縣(市)名列其中。
如今,3年多時光已逝。從一組數據中可以窺見,關于“千年古城”與“新型城鎮化”如何齊頭并進的考題,已在閬中得到了很好的作答:相比2013年,閬中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42.4%提升至52%,累計新增農業轉移人口8.2萬人。
“閬中是一座思想解放、不拘一格的活力之都。”談起閬中的新型城鎮化之路的成功經驗,楊德宇首先提到了“以文化旅游驅動新型城鎮化”的特色發展路徑。
楊德宇表示,閬中以建設“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目標,按照“城市旅游、凸顯文化”的標準,著力“保護古城、提升老城、建設新城”,重點突出古城核心,凸顯以“春節、科舉文化為主,其它文化共同發展”的多元文化內涵。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7月, “國際可持續發展試點城市”桂冠加身,更讓這座川北小城信心倍增。
“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劃定城市‘綠線’‘藍線’‘紫線’,大力實施城市生態公園建設,建成沿江、環城的生態地防護體系;推進城市內涵式發展,實施古城水環境綜合治理、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試點、智慧城市等建設;積極發綠色生態產業,啟動閬中水城、閬中賽城、宜華康養城等重大文旅項目,讓‘文化養心、生態養身’的旅游吸引力得到充分釋放。”楊德宇補充道。
奮進之城
向川東北旅游中心城市進發
四川省旅游資源非常豐富,囊括了從低到高海拔的所有景觀資源,是世界旅游組織公認的理想旅游目的地。
但不容回避的是,旅游業在四川也面臨一定的挑戰,主要表現為成都旅游一家獨大,整體上呈現出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尷尬。
為此,十九大以來,新一屆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差異化發展思路,規劃在成都周邊和川東北、川南地區打造幾個各具特色的城市群,特別提出要在各區城加快形成帶動引領輻射力強的文旅中心城市,進而盤活全局,形成“一干多支”的區城協同發展格局。
這對于閬中來說,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
“閬中是一座蓄勢待發、乘勢而進的新興城市。”楊德宇指出,閬中作為以文旅為主要特色的人文城市,無論是地理區位、城市影響、文旅資源,還是近些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均具備建設文旅中心城市的優勢和基礎,已在周邊縣級城市、甚至川東北區城中領跑領先、走在前列。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學術委秘書長馮奎看來,閬中市在川東北區域具備成為旅游中心城市的基礎條件,由于剛好處于成都、重慶、廣元這些中心城市的中心地帶,因而有廣闊的空間條件培育出一個旅游中心城市。
此外,馮奎還提到,從文旅企業數量來講,在相鄰的幾個縣級市當中,閬中的文旅企業數量所占的比重為46%,從文旅企業的注冊資本上來講占到將近50%。這意味著,閬中在旅游中心城市建設方面,已經具備了企業微觀基礎。
需要注意的是,用旅游帶動城鎮化發展是很好的城市發展路徑,但也要跳出常規的就旅游產業做旅游的思路,避免旅游產品、旅游線路、旅游景觀的同質化。
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士林建議,用文旅產業引導城市發展,要對產業體系有全面的考量,除了旅游業之外,還要培育融合其他產業,防止可能出現的人氣不足、產能分離等問題。
“下一步,我們將突出‘原真性’‘延續性’,做大閬中文化旅游特色優勢;突出‘集聚性’‘帶動性’,提升閬中區城集聚吸附能力;突出‘互動性’‘融合性’,強化區城產業融合示范帶動。堅持把文化旅游業作為戰性新興產業進行大力培育,打造產業融合的區域典范。”楊德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