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目前,各地的人才爭奪戰如火如荼。縱觀目前一二線城市推出的“招賢令”不難發現,落戶政策幾乎是標配。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城市化委員會委員胡星斗長期關注戶籍制度改革,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各地在人才戰中都主打戶籍牌,其實不僅是為了招攬人才,更重要的是要通過解決落戶問題,真正留住人才,防止人才再次外流。“戶籍制度是我國最基本的社會制度之一,也無疑是吸引人才涌入的最主要手段。”
不過胡星斗指出,在人才戰的落戶紅利中,二線城市顯然要比一線城市更有空間,因為一線城市受制于現有人口規模,很難大規模放開,二線城市的可操作空間和力度更大。從近期京滬出臺的人才新政來看,他發現一線城市已經瞄向更加高端的國際前沿領域,注重提高城市的國際競爭力。為此,他直言:“一線城市優質的科研資源、豐富的就業機會本身就極具競爭力,必然會在人才引進上設置更高的門檻。”
各地的人才新政是否意味著政府對房產限購的松綁?胡星斗認為,當前各地人才新政所提出的住房政策主要針對的是高科技人才,不應當被視為政府對樓市調控政策的松綁。不過他指出,不少二線城市的人才住房政策涉及到了廣大應屆畢業生群體,特別是補貼政策緩解了畢業生購房的經濟壓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對當地的房價有拉動作用。在他看來,住房福利除了能助力人才吸引外,拉動當地房地產市場發展可能也是除一線城市外的其他城市所看重的。
胡星斗指出,戶籍改革的背后不只有住房問題,還涉及到教育、醫療、社保等各類公共服務,為了吸引人才而大量放開落戶,勢必會大幅增加當地政府公共服務的投入,相關的配套能否跟上是各地政府必須考慮并做好準備的。
對于目前各地熱火朝天的爭搶,胡星斗坦言,很多二線城市出臺的人才政策更像是搶“人”,而不是搶“人才”,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有些城市目前的遷入戶籍主要以畢業大學生為主,高端人才引進數量還不足新增落戶總數的1/10。同時他也表示擔憂,過分對人才界定并給予差異化對待,有可能擴大人與人在享受公共服務上的差距,也可能會造成未來人口結構中技能勞動力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