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5日晚的《新聞聯播》中出現的一幕:有人在談及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時,數度哽咽、激動落淚,無數人亦為之動容。
他就是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他說:“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在海南鄭重宣布:在海南全島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再分步走、分階段來建立有中國特色的自由貿易港。真的,全場很激動(揚起雙手,哽咽),因為為了這個事情,我們期盼了30年。有了這一條,海南真的會實現我們的海南夢(哭了)。”
1988年海南剛建省,37歲的遲福林是第一個到此報到的中央下派廳局級干部。他曾擔任中共海南省委政策研究室、省體制改革辦公室主要負責人,親歷了海南很多重要歷史事件,參與了包括自由貿易港在內幾乎所有海南區域發展規劃的制訂。如今,他是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以及多所國內大學的兼職教授。2008年他出版了專著《癡心熱土——20年的夢想與追求》,今年,他又寫作了新書《我的海南夢:癡心熱土三十載》。
提問一:中央為什么在這個節點上宣布海南成為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下一步該怎么走?
遲福林:正如總書記說的,海南這30年的改革開放,是中國40年改革開放的一個歷史見證。30年來,海南的GDP增長57倍。海南的今天和30年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這就說明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策是非常正確的。
海南是陸地最小的省份,但它是海洋最大的省份。未來服從于我國海洋發展戰略,走向自由貿易港,不僅是海南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中央積極主動推動對外開放,推動經濟全球化一個最重大的實際行動。
如今,海南全島成為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將以更大的開放力度,全力辦好經濟特區。應該全島一盤棋,“多規合一”,走改革開放的路子,釋放全省的資源價值潛力。
提問二:我國已經設立三批共1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的自貿區有何特點?海南會超越香港等自由貿易港嗎?
遲福林:海南最終目標是建立自由貿易港,而且全島將近3.5萬平方公里,面積比其他自貿區大得多。身為離岸島嶼,自然地理條件適合全島建立自貿區。
根據中央的指導意見,2025年,海南自由貿易港制度初步建立,營商環境達到國內一流水平;2035年,自由貿易港的制度體系和運作模式更加成熟,營商環境躋身全球前列。和香港、新加坡比,建設自由貿易港還是要從海南自身的資源出發,我想它的后發力是比較強的。
我看到一些報道說,香港擔心會被海南取代。但我認為:海南不但不會取代香港,相反給香港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發展機遇。香港免稅店可以擴大到海南、免稅企業可以進海南,免稅產品鏈條長了,發展空間更大。我一直呼吁促進港澳臺參與海南建設,加大對港澳臺資本進入的政策支持。港澳臺企業應視同國內企業,給予稅收等方面的國民待遇。
提問三:除了旅游方面,設立自貿區和自由貿易港還會給普通人帶來哪些利好?
遲福林:它能給人們帶來新的工作機會和實實在在的多方面好處。自貿區和自貿港的投資便利化和自由化程度很高,有利于人們創新創業,有利于帶動就業。二是海南自由貿易港是以發展服務貿易為重點,不是一般轉口貿易。而服務貿易(旅游、金融、通訊、信息等行業)本身,可以提高人們的就業質量,增加就業收入。三是海南的教育水平會通過一系列措施明顯提升,海南的國際化程度也將更高。
提問四:中央多次強調,要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作為自貿區的海南,在城市化進程中怎樣做到“多規合一”?
遲福林:海南的城鎮化要全島一盤棋。多年的發展實踐中,海南各市縣由于規劃不統一,出現了產業重復、職能交叉、資源浪費等問題,海南逐漸意識到必須打破市縣行政區劃藩籬,做好各項規劃的統籌銜接,協調全省發展。
在探索新型城鎮化發展中,海南又自我探索了“海澄文一體化”、“大三亞”旅游圈等本地發展之路,以實現土地、產業、生態保護等規劃的協調統一,打破市縣行政區劃和利益藩籬,促進資源共享、互利共贏。建設自由貿易港,海南將逐步構建起省域中心城市—區域中心城市—縣城中心鎮—特色產業小鎮四級城鎮結構,形成以海口、三亞為省域中心城市,以儋州、瓊海為區域中心城市,以縣城鎮及特色產業小鎮為重點,以旅游度假區、產業園區為補充的具有海南特色的城鎮體系。
海南島是中國改革開放最好的一塊試驗田。只要符合中央精神和海南實際,就要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充分發揚特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