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必須嚴格控制特大城市的盲目擴張。”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徐匡迪在近日舉行的中國城市百人論壇2018年會上做出上述表述。他指出,在城鎮化發展的近20年,資源、資本和發展機會過度向大城市集中,中小城市發展滯后,造成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城市“巨型化”發展,無序蔓延。
徐匡迪表示,過去50年來,作為超大型城市代表的東京由于人口急劇膨脹,雖建設大量地鐵,但上下班通勤時間仍需1-1.5個小時,擁擠不堪。北京等7個城市也從上世紀開始出現“全面擁堵”,城市小汽車數量大幅增加,停車問題極為嚴重。
“未來城鎮化建設中,無論是城市帶、城市群還是都市連綿區,不再搞超大型城市。”徐匡迪說,要提升城市建設質量,同時進行鄉村振興,搞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必須把人均用地快速地提升品質,而不是簡單擴張。”同濟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認為,中國經濟改革開放40年,城市用地規模增長7.3倍,人均用地也在增長,這個現象并不可持續。
事實上,改革開放40年,中國城鎮化率從17.9%到現在的58%,完成了40%的城鎮化率的提升,但從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來看,2017年國民經濟統計公報顯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42.35%,提高24.45%。城市經濟也大幅發展。1978年城市經濟占整個國民經濟總量的36%,但2018年,城市經濟已占國民經濟總量的80%,大幅提高44個百分點。
吳志強表示,從經濟增長和戶籍城鎮化率來看,過去40年經濟城鎮化高于人口的城鎮化近20個百分點。經濟城鎮化領先于城鎮化人口。
值得注意的是,土地城鎮化快于人口城鎮化同樣體現在占地規模上。吳志強說,1978年,農村人口7.9億人,城市人口1.7億人;2018年,農村人口5.7億人,城市人口8.1億人,城市人口增長了3.76倍。但從占地來看,1981年我國城市建成區面積7438平方公里,2016年城市建成區面積54331平方公里,增長了7.3倍。
吳志強說,不是一味地增加擴張城市規模,增加市民數量就是正確的發展方向,未來城鎮化需城市與鄉村雙向提升,雙向提質。“城鎮化的前半段,中國人是以辛勞的勞動力推進的,我們把它稱之為‘體力的城鎮化’。而未來的40年后半段,將以我們的智慧創造來推進的,也就是‘智力的城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