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5-28 10:11:06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王言虎
作為網絡電話的改號軟件,前幾年可以比較容易地購買、下載,給電信詐騙帶來很大便利。這幾年,隨著相關部門對電信網絡詐騙打擊力度加大,此類詐騙數量大幅下降。但近期,一些地方又發生利用改號軟件詐騙的案件,網絡售賣改號軟件的渠道并沒有完全消失,而是更加隱蔽。
為打擊電信詐騙與便利運營商經營,工信部在2015年就規定了手機實名制。但一些詐騙分子轉而使用改號軟件繼續行騙。利用改號軟件的詐騙并不好識別,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一種高端詐騙。
說起來,使用改號號碼的門檻并不高,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購買手機卡,賣家通過郵寄的方式將卡寄到用戶手中;二是購買改號軟件,買家認可并付款后,賣家將軟件及破解碼發過來。也正是這種低門檻,給了電信詐騙以便利;而在其變得更加隱蔽之后,也增加了打擊難度。
要看到,改號軟件本身就是一個涉嫌違法的產品,因為它的確會引發信任危機,運營商也從未推出過這一項服務。所以,從始至終,這樣的產品就該被禁止。
一直以來,相關治理并未缺位,且不乏針對性。譬如,去年工信部專門發布《關于進一步清理整治網上改號軟件的通知》,要求各基礎電信企業和互聯網企業采取有效措施,在網站、手機應用軟件商店、社交平臺等空間堅決阻斷改號軟件的網上發布、搜索、傳播、銷售渠道,讓改號軟件“發不出、看不見、搜不到、下載不了”。
而在徐玉玉案之后,監管部門也表示,對非法設置VoIP經營平臺、非法提供VoIP電話落地及改號服務的企業依法責令改正、計入信譽檔案、向社會公開。現在的改號服務,正是基于后者提到的VoIP技術——VoIP網關通過信令向通信系統傳遞什么主叫號碼,通信系統就會在被叫終端上顯示什么號碼。所以,非法改號的出現正是因運營商對VoIP網關管理不嚴;其繼續隱蔽存在,更是因運營商落實監管措施不力。
這樣的情況本不該出現。從法律上講,用戶購買運營商提供的號碼,相當于與運營商簽訂了消費合同,運營商有義務保障消費者的消費安全。如果其不能幫消費者準確識別、阻攔改號號碼,就涉嫌失職。
對改號軟件的治理要求已然不少,從技術上來說,也并沒有那么復雜。此前就有業內人士指出,通過加強防火墻技術,可以防止和識別大部分改號電話;也可以設置“防詐騙語音提示”系統,當市民接到網絡電話后自動追呼或進行語音提醒。所以治理改號軟件的關鍵是,運營商與監管部門有沒有堅決打擊改號號碼與電信詐騙的決心。
改號號碼非法存在這么多年,反映出了很多問題。從公共治理的經驗來看,運營商動真格,還得靠制度約束。要想讓運營商更有效打擊改號軟件,或許該將改號號碼的攔截、查處與工作人員的日常考核掛鉤,建立嚴格的激勵與處罰機制,如此,才能收了改號軟件的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