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城市化委員會委員金元浦在回看研究生涯時,簡潔明了地對其進行了總結:“心中一直懷著對學術和理論的敬畏,推動我不斷對當下的理論前沿和現實實踐進行思考和探索。”他坦言喜歡做前沿理論研究,并愿意做一個切實推動中國文化發展的學人。
1991年,金元浦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師從我國著名文藝理論家錢中文先生,錢中文精微細密的學術探索和與時俱進的學術敏感對他影響深刻,也為他日后的學術研究和學術態度鋪墊了基礎。博士畢業后金元浦開始在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任教。
“這一階段,我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文藝理論與文藝批評的基本理論,也發表了很多作品。”作為我國西方接受美學的主要引進者和翻譯者,給我國文藝學帶來了新的沖擊和視角。《論我國當代文藝學范式的轉換》《構架、模型、范例:文藝學范式論》等論文系統全面地論述文藝學范式的轉換問題;《文學解釋學》《接受反應文論》等成為國內最早論述文學解釋學的著作。“文藝學的發展必須眼觀世界變革,面對中國現實,以創新的精神構建中國文藝學的新形態。”他說。
金元浦曾任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奧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他用近8年的時間,在理念和內涵以及具體實施戰略上,從多個角度對人文奧運作了系統的解說,成果豐碩。作為人文奧運重要內涵的口號“世界給我16天,我還世界5000年”,得到了國內外的普遍認可,成為北京奧運難忘的記憶。他對人文奧運的研究,也成了他在學術研究領域內的一大建樹。
近年來,金元浦的研究方向逐漸從文化研究這個大體系,轉向并深耕文化創意產業,在他看來,“在高新科技推動下,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已悄然實現升級換代,文創產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從世界經濟和發展看,我國文化經濟已經成為全球創意經濟的重要的引領性力量。”
金元浦始終格外關注“傳統文化復興”的話題。他主編了千家文、千家典、千家訓等“中國傳統文化地平線叢書”8種,并編輯出版了我國大學生第一套通識教程《中國高等院校大學生素質教育系列教程》,其中《中國文化概論》作為“十一五”教育部推薦教材,至今被很多大學選用。對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金元浦表示,“這對當前傳統文化的復興,特別是傳統審美意識的回歸,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引領作用。”他舉例說,近兩年,《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成語大會》等一系列文化類的節目層出不窮,“足以說明我們現在的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復興正當其時。”同時,“人民群眾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也是前所未有的”。他表示,快遞員雷海成為《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第九場擂主,以工人詩人為主體的詩歌集《我的詩篇》出版……“這些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復興的一個側面。”
為了更好地傳播文化產業相關內容,金元浦在社交平臺上開設了個人的自媒體賬號,他期許可以“在這兒侃文學、聊文化、會會新老朋友”。他笑著說:“我是一個喜歡做前沿理論研究,并愿意做一個切實推動中國文化發展的學人。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吧!”(信息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