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海南視窗特約評論員:廖遜
中部地區是我國的腹心地帶,“承東啟西,聯南貫北”,除了山西是能源大省之外,其余五省都是產糧大省,它們的興衰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海南農業之所以有今天,全賴這類老大哥省區,供應了我們全部的飼料糧和半數的口糧,海南農民才能“騰籠換烏”、“把鋼用在刀刃上”,把寶貴的熱帶耕地,越來越多地集中用于高效作物的發展。所以中部板塊的意外塌陷,理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
當然,所謂“中部塌陷”,并非沒有一抹亮色。江西在2010年是全國僅次于重慶的大贏家,人均GDP增長34%,一躍而超過廣西、安徽、四川,達到3133美元。而尤其令人警醒的還在于,江西并非誤打亂撞,而是早就瞄準了廣西,精心策劃,有計劃有步驟地趕超,還把四川也列為下一次趕超目標。只是沒有把2009年比四川落后一位的安徽,也列入趕超目標。
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中國中部地區發展報告(2011)》一書中,收錄了江西省社會科學院幾份研究報告,其中的《開創進位趕超、綠色崛起的新局面》,明確把廣西列為趕超目標。他們詳細羅列了兩省區“十一五”期間的增長數據,根據兩省區201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假設兩省區都按照“十一五”期間的速度增長,推測預計出兩省區的總量指標增長趨勢,提出GDP2013年趕超廣西,GDP在全國占比2013年趕超廣西,全省財政收入2015年趕超廣西,財政收入在全國占比2015年趕超廣西,實現進位。
按照他們掌握的數據,江西經濟總量的前一位是廣西,人均GDP的前一位是四川。同樣是分析了兩省“十一五”的增長數據,同樣是根據兩省201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假設兩省都按“十一五”時期的速度增長,推測預計江西在2011年超過四川,實現進位。
按照他們掌握的數據,江西人均財政收入的排名在甘肅和四川兩省之后,而在中部地區排名在湖南之后。江西朋友同樣分析了“十一五”期間江西與其它三省的增長數據,根據四省的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假如四省都按“十一五”期間的速度增長,推測預計江西在2013年同樣超越甘肅和四川,2015年超越湖南。
假如我是在去年閱讀這個報告,都會懷疑江西同志一廂情愿、異想天開,然而當他們確實在2010年提前完成了趕超目標,有的提前兩年,有的提前五年,就不能不佩服他們了。人家至少做到了知已知彼,至少有那份熱情去研究自己的趕超目標,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趕超計劃,提出了一整套趕超辦法。這些具體方法,充分闡發于另外兩個報告《新型城鎮化與江西省進位趕超戰略研究》和《大力發展江西戰略性產業研究》。
在《新型城鎮化與江西省進位趕超戰略研究》中,江西同志把加入“萬億元俱樂部”,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說GDP達到萬億元,意味著省域經濟的一次飛躍。2009年江西GDP為7589億元,2010年9435億元。2010年我國萬億元俱樂部增加了內蒙、黑龍江、陜西3省區,擴容到17個省區市。廣西人口4600萬,江西人口4400萬。所以盡管江西人均GDP已經比廣西多408美元,經濟總量仍不及廣西的9502億元,但只差67億元。2011年的最大可能是,廣西與江西同時加入萬億元俱樂部。排在它們之后的天津(2010年9108億元)、山西(2010年9088億元),也大有希望。
江西同行們認為,他們加入萬億元俱樂部的主要靠兩大法寶,一個是城市化,另一個是戰略性新興產業。
我國城市化落后于工業化的現象極其普遍,一般認為,城市化率達到30%之后,就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城市化速度加快之時。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跨世紀以來,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不斷提速。據有關估算,城市化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城市基礎設施將新增1400億元,最終帶來3360億元的經濟總量。有數據顯示,2007年城市基礎設施投資6422億元,只占GDP的2.6%或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4.7%;而聯合國建設城市基礎設施投資應占GDPR3-5%,或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9-15%。如達到聯合國建議的標準,未來我國城鎮基礎建設就還能釋放出更大的投資需求。這就是江西朋友的理論依據。
他們認為,工業產生供給,城市化產生需求。我國現在的產能過剩問題,完全可以通過推進城市化來解決。他們援引有關專家計算,以面積50平方米的住宅計算,每轉變1%農民的社會身份,就需要租住租售住房700萬套,如此一來,即使中國年出口率為零,也可以保證GDP每年增長10%。城市化可以加快產業聚集和人口聚集,擴大就業并提高居民收入。而江西自21世紀以來,每年都在以平均1.73%的速度加快城市化,2008年首次突破40%,達到41%,2009年又提高到43.18%,正在縮小與全國的差距。他們認為與工業化程度相比,江西的城市化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上述認識與海南相似。
與海南不同的是,江西朋友認定,決定一個國家或地區興衰的,是戰略性新興產業能否適時崛起。從歷史的經驗看,每一次重大的經濟危機,都是一次國家間、地區間實力和地位的重新變化和調整。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機中,決定經濟發展成敗的關鍵,是看誰能跟上科技革命和戰略產業的發展潮流,不斷形成新的戰略支點。他們認為,無論國際還是國內,這場新興產業爭奪戰已經開始,誰搶得了先機,誰就掌握了未來發展的主動權。
就在海南大張旗鼓地建設國際旅游島,熱衷于勞動密集的旅游業,爭論要不要發展工業之時,江西早已撲向技術密集、知識密集、人才密集的高新技術產業。他們利用臨近長三角、閩三角和珠三角的區位優勢,集中發展新型工業:以光伏產業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以商用大飛機和直升飛機為代表的航空制造業,以有色金屬深加工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以半導體照明(LED)為代表的綠色照明產業。
上述產業早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概念提出之前,就有了相當的基礎。2009年光伏產業規模已經位列全國第二,航空制造業可以追溯到50年代第一架國產飛機在南昌誕生,大飛機研發也早在前幾年就起步,有色金屬加工和半導體照明已頗具聲勢,有的技術在全國甚至在世界都處于領先地位。這些潛能一一釋放,才有了2010年的經濟騰飛。目前除光伏產業之外,其它幾項產業規模尚小,如抓住機遇一一做大,就可以一浪接一浪地制造發展高潮,使經濟像多級火箭一樣不斷加速。這才是江西后來居上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