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是典型的農業大市,屬于經濟社會相對落后地區,這就決定了統籌城鄉發展的主體是農民。農民在政府積極鼓勵、引導下,通過轉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實現職業非農化、生活市民化、思想現代化,達到城鄉一體化的目標。
德州將推進城鄉一體化細分為三條路徑:一是農民工市民化,即:轉移到大中城市穩定就業的農民工融入城市,成為市民;二是推進城市化,即:加快發展小城鎮,吸納部分農民就業、居住和生活;三是新農村建設,即通過開展農村社區建設,減少村莊數量,推進農民集中居住,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實現農村社區化、農民就地城市化。
在這三條路徑中,該市將農村社區建設作為關鍵和核心,經過不斷探索,建立起了一套自下而上的發展道路。在農村社區建設過程中,德州市政府堅持“以民為本”的指導思想:
了解民情,深入研究,尊重民意,因地制宜。
深入基層,了解民意,積極引導農民群眾主動參與農村社區建設。通過與基層干部以及村民代表的座談,問卷調查等方式,確定工作目標、方法和步驟;運用廣播電視,宣傳海報等形式,廣泛宣傳建設農村社區的目的意義和政策,使村民充分了解到合村的好處,從而達到村民意識的轉變。針對各村實際,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強制拆遷,發揮試點的示范性效用,引導農民逐步遷建社區。
政策配套,讓利于民,關注民生。
想法設法調動農民積極性,最大限度的讓利于民,幫助群眾解決好社區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政策配套,發揮財政扶支持作用,針對拆遷補助予以詳細的政策制定,確保村民滿意;對于農戶建房貸款給予優惠,降低農民建新居成本,減輕農民經濟負擔;同時積極整合資源,將政策性項目、資金集中用于社區建設。騰空之后的用地,根據城鄉各自特點,發揮優勢,為村民提供新的就業從業等發展機會,擴大收入來源,增加農民收入,提供“造血”細胞,使村民收入有“源”可依,形成長效機制,安定民心。
強化服務,落實到位,保障農民權利,保護農村文化。
強化領導干部的服務意識,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加強監督管理,保障農民的權利。成立專門的農村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農村社區建設聯席會議制度,落實問責制度,權利責任劃分到人,嚴格把好社區住房建設質量關,保證各社區建設的安全有序推進,確保群眾住上“滿意房”,“放心房”。社區建成以后,在管理上,加強組織建設,加強服務體系建設,集中為群眾提供計生、民政、就業治安、醫療等服務,讓群眾不出社區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務,保證村民的各項權利。此外,結合原有村莊特點、村民生活及民族風俗習慣等,因地制宜,最大限度的保留村名等特色的原有村落文化。
通過一年多的農村社區改革建設,德州市行政村由原來的8319個減少到3123個行政社區(村),其中全市合并后的3123個行政社區(村)規劃為1579個并建社區,社區(村)平均人口由合并前的526人增加到1400多人;其中781個已開工建設,涉及村民15萬戶,已建成樓戶888萬平方米,完成搬遷安置2.8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