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將出 今年或有實質性項目落地
時間:2018-03-06 12:49:04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戴春晨 

  粵港澳大灣區即將進入實質性“施工”階段。

  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做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出臺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

  這是“粵港澳大灣區”連續第二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提及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在2018年的中央政府工作報告升級為內涵更全面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研究編制”也被“出臺實施”的最新說法取代,并首次與京津冀區域一體化、長江經濟帶并列,被放在區域經濟戰略部分。

  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發言人早前表示,中央有關部門會同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編制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經按程序報批,審批通過后將正式公布。

  分析人士預測,經過2017年的醞釀,預計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的出臺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將在2018年迎來實質性的開啟,將會有一批實質性的項目落地。

  大灣區建設將獲更廣泛支持

  相較于2017年,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針對“粵港澳大灣區”的表述有所調整。其中,兩個細節的變化富有深意。

  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光南表示,隱去“城市群”三字,單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預示著國家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支持將會是更加全面的,范圍更廣、力度更大。

  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城市群建設主要聚焦于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布局;而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不僅需要依靠前者,還需要社會管理、生態環境、人文交流等方面的推進。這些都將成為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看點。

  在談及出臺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的同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同時強調“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

  2017年7月1日,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見證下,《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在香港簽署。該協議文本的簽署方包括國家發改委以及粵港澳三地政府。《框架協議》初步擘畫了“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面孔——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建設更具活力的經濟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和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區。

  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粵港澳大灣區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并列,被放在“扎實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中進行強調。

  “粵港澳大灣區本身就承擔著探索區域協同發展的任務,”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院長申明浩說,“在廣東內部,珠三角地區與粵東西北地區發展不平衡;香港、澳門與珠三角地區的發展又不平衡,都需要通過區域協同來解決。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規模和要素集聚的密度,已經具備發展灣區經濟、推動區域平衡發展的基礎。”

  申明浩強調,在粵港澳大灣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同時,自貿試驗區改革已經取得階段性進展。在已成型的經驗基礎上,粵港澳大灣區有望在更高起點進行探索建設。

  張光南還指出,相比京津冀地區和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的特別之處在于連接港澳,與中國的全方位開放相關。這將有力支撐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廣泛傳播。

  粵港澳合作加速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的中央政府工作報告一改之前“研究編制”、“科學規劃”的說法,代之的是“出臺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

  張光南認為,前述規劃文件的出臺,將促進官方推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具體行動。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更多是宏觀層面、框架性層面的醞釀和明確;而2018年隨著規劃文件的出臺實施,將有一批落地項目推進。

  “因為規劃文件會制定時間表、會有具體要求,會給政府考核,政府需要依據規劃文件推進。”他說,“這將使得2018年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里程碑式的年份。”

  市場普遍期待,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質性開啟之后,能通過機制體制的創新,暢通資本、人才等要素在粵港澳之間的流動。今年全國“兩會”,不乏關注粵港澳大灣區的代表委員。這些代表委員關注的重點,是在“一國兩制”、三個獨立關稅區的背景下,如何推動粵港澳城市之間的協同效率。

  改革開放之初,基于“前廠后店”模式,粵港澳三地有較好的經濟合作。時至今日,香港是全球知名的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澳門是國際化的城市,珠三角地區則是制造業重鎮和新興的科技創新陣地,三地依然有產業互補、合作互利的基礎。但囿于行政壁壘以及市場化程度不一,粵港澳三地要素流動仍存在不少阻力。

  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以科技創新為例,指出港澳優質高校眾多,研發能力強,但缺乏產業化的市場;深圳有科研成果轉化的市場環境,卻缺乏一流大學;廣州高等教育規模巨大,卻難以留住全部本地高校培養的人才。這三大超級城市有優勢、有短板的格局,也同樣反映在珠三角其它城市,這需要加強城市之間的協同,打破行政壁壘,發揮各自的優勢。

  事實上,粵港澳大灣區內部城市均在機制體制創新方面努力。截止到目前,廣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已全部提出其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定位,以及與港澳合作的具體策略。例如,廣州南沙計劃于2018年上半年啟動建設粵港澳深度合作區,并于2020年建成到粵港澳大灣區核 心區主要城市的“半小時交通圈”。

  申明浩指出,目前,港珠澳大橋亦有具備通車條件,同時珠三角城市之間的城際軌道交通、地鐵線路亦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在交通聯系上將越來越緊密。隨著機制體制創新的深入,粵港澳合作互利將迎來更加深化的時代。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