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2-05 10:06:02
來源:東方網 作者:韓玉印
全職媽媽小芬在愛心的驅使下,打算通過支付寶捐款1200元,但因操作失誤,手滑將支付寶中的12.2萬元余額全部捐出(詳情請見本報昨日A06版)。昨日下午,小芬收到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退回的12萬元錢。(02月03日湖北日報網)
任何人參加慈善公益活動,都必須以愛心為基礎,以自愿為原則。然而,獻愛心也有“頭腦一熱”,“手滑”的時候,尤其作為網絡募捐,在愛心人士不是經過“深思熟慮”,一不小心的情況下,可能做出“心不由己”的事情,因此,為了保護用戶的權益,作為公益平臺,有責任為“手滑”的用戶留出余地。
雖然法律規定不可以悔捐,但像全職媽媽小芬這種情況,因為“手滑”誤捐,確實與“悔捐”不同,更何況她捐出去的是自己的全部家底,不僅不符合常規,也是我們獻愛心所不應該倡導的。
一個網上支付客戶端,不斷向用戶推送公益項目,平臺不僅沒有盡到任何審查監督義務,卻要求用戶自己分辨真偽;捐款操作不僅沒有任何限制,操作十分方便,而且一旦“手滑”,就“追回莫及”,討回誤捐款項卻要用戶認認真真走“流程”。多強調對自己的免責條款,而淡化了對用戶的保護義務,這樣做真的對用戶不太合理。
為了保護慈善人士的利益,為了將慈善事業發揚光大,公益平臺不僅要為愛心人士把好關,對申請入駐機構的資質進行認真核查,去偽存真,包括公益機構名稱、社會信用代碼、慈善組織登記證書、公開募捐資格證書、募捐方案、支付賬戶、住址和聯系方式等信息。不可以誰都可以借助平臺隨便“起灶”。也要為“手滑”留出余地,就像在自動柜員機(ATM)進行轉款操作一樣,對轉入賬戶進行兩次確認,并回答用戶名,來防止“手滑”。更應該對大額捐款設定上限,避免明顯不符合常規的捐款行為發生。這既是對愛心人士負責,對慈善事業負責,也是對平臺自身負責。如果平臺對“手滑”現象留出了余地,可能小芬的事情就不會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