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1-29 13:14:26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李勤余
近日,一篇《漁書免費上門收取,環保+公益,全國開通啦!》在網絡上熱傳,二手圖書循環共享平臺“漁書”進入人們視野。它和京東物流合作,在全國300多個城市開通了免費上門收書服務。想要“處理舊書”的書友只需預約便有快遞上門,運費還由漁書支付。
這一嶄新的概念讓人眼前一亮。不少網友感嘆,舊書除了被當成廢紙賣了,終于有了好去處。該平臺也在官方網站上著重介紹了自身的優勢,“捐贈分享書可以節省自然資源,可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我們意識到了我們的社會責任,我們決定挑選一些學校進行捐贈圖書”。兼具環保價值與公益價值,且倡導了一種循環閱讀生活方式,這一切都讓平臺的未來看上去很美。
然而,冷靜思考一番不難發現,該平臺不過是互聯網“共享”大家族的又一位新成員。眾所周知,“共享”概念均以環保、便利為優勢,具備相當大的市場潛力。而缺點,往往出現在實際操作層面上。比如宣稱能打消人們買車念頭的共享汽車,就面臨著車內環境、租客駕駛水平難以得到保證的難題。任何“共享”產品,一旦無法解決好管理問題,都有可能為用戶乃至整個社會帶來負面影響。
“漁書”平臺同樣不能避免,其上線不久就已經產生了一些糟糕的用戶體驗。比如無法保證發貨時間,也沒有第三方平臺進行監督其,如此粗陋的管理,恐怕難以保證廣大用戶的正當權益。也有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如今某些販賣舊書的網站上售賣的舊書價格遠比新書來得高,平臺能夠免費收舊書又何樂而不為?這一說法未見得符合事實,卻在提醒著我們,需要警惕別有用心之人覬覦圖書帶來的商機。高尚的環保閱讀生活淪落為投機倒把者的天堂,恐怕是沒有人愿意看見的。
除管理系統上的種種問題之外,“共享”概念的適用范圍更值得商榷和討論?!皾O書”創始人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對不少讀書人而言,95%的書讀完后會被當成廢紙處理,只有5%的書會自己收藏。這里有一個巨大的資源浪費?!钡菃栴}是,95%和5%的數據是如何得來的?“不少讀書人”又是怎么界定的?
書,作為一種精神產品,具有與普通商品完全不同的屬性。書籍和讀書之人之間,存在著緊密的精神聯系和情感關系。非愛書之人,又怎會為圖書花費金錢與精力?說到底,所謂“共享圖書”具有完全不同的精神屬性,與共享單車、汽車等物品不同。“共享雨傘”的失敗經歷還在眼前,“共享男友/女友”的極端荒謬更是讓人記憶猶新。以“共享”為賣點的新概念何其多,依托于互聯網的產業也是層出不窮,以“共享圖書”為代表的互聯網文化產業能否找到一條合適、可行的發展道路,尚未可知。
當然,我們無需就此否定“共享圖書”美好的初衷和理想,也不妨對它所遭遇的問題保有一份寬容之心。只是,“共享”這一互聯網新興概念在當下更應被謹慎運用。不成熟的管理和走了樣的理念,將會揮霍“共享”概念在公眾心目中的信用額度,這是所有“共享”平臺應該銘記在心的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