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曹遠征:擔心去杠桿操作不當而導致“踩踏”事件發生
時間:2018-01-04 11:53:27  來源:城市化網 

    城市化網訊  日前,主題為“2018年經濟形勢分析”的博智宏觀論壇第二十五次月度例會召開。針對去杠桿,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城市化委員會金融專業委員會專家顧問曹遠征在論壇上直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比較擔心的是由于去杠桿操作不當而導致的‘踩踏’事件的發生。因此,最好的策略恐怕是先維持杠桿,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尋找某種機會,把一些大的風險炸彈給拆掉。”

    全文如下。

    第一,2017年經濟是如何取得現有成果的。如果看中國GDP增長圖,會發現中國GDP從2010年二季度開始就一直在下行。下行的原因過去一直在熱烈地討論,國際經驗表明,這是經濟成長的規律。進入工業化中后期,也就是進入中等收入時期,經濟高速增長的起飛階段就已結束。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已經過了起飛的階段,現在應該專注于平飛的問題,甚至要專注于降落的問題。

    在這個GDP季度增長圖上,我們會看到經濟增長的那條線不波動了,說明傳統意義上的周期問題不顯現了,周期已經嚴重變形。這幾輪宏觀經濟政策托住經濟運行的飛機,使其不要掉下來,在緩慢地往下走,增長曲線也變平了。所以討論中國經濟周期問題的時候,要結合中國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

    GDP下行的基本態勢到2015年下半年發生了變化。從2015年下半年到現在的九個季度里,GDP同比增速穩定在6.7%到6.9%之間,2017年似乎比2016年表現略高一點。但這不是總需求上升導致的,而是過剩產能被市場或行政性手段去掉、無效供給減少導致的經濟穩定。

    微觀層面表現的尤其明顯。PPI上升,剩余產能的銷售收入在增長,企業盈利開始有大幅度的提升,已經開始賺錢了。2017年1到10月份,工業企業無論國有還是民營盈利都有大幅上升,這為宏觀經濟政策帶來新的契機。由于企業銷售收入增長,付息能力提高,杠桿便穩住了。企業的利潤提升,那么杠桿率就有可能下降,宏觀經濟政策的轉圜余地也就加大了。2016年大家最關心的是什么問題?在2015年金融上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2016年一開春經濟形勢很困難,政策上出現一些爭論,很多人傾向于進一步加大政策刺激。最后還是權威人士發表講話,以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平息爭論。那時候的困難是,如果去產能的話會導致經濟進一步下行,但是如果去杠桿的話金融風險就會暴露,而中國產能過剩部門就是高杠桿部門,兩個攪在一起,相互纏繞,宏觀經濟政策無法回旋。

    我認為過去九個季度GDP穩定帶來的契機就是這兩個問題不再纏繞。中國經濟企穩,貨幣政策不必再寬松和刺激,那么宏觀經濟政策就可以轉向去杠桿的問題了。2017年政府在3月份開始加強金融監管,以金融去杠桿為先導的去杠桿過程在中國開始展現。這是對2017年的評價。

    第二,關注金融周期。從全球的情況看,客觀存在兩個周期,一個基本上是所謂的實體經濟以生產過剩為代表的傳統經濟周期,會因總需求變化帶來庫存、固定資產更新等等的周期波動。第二個是金融周期。二戰結束以后,各國都普遍采用了應對傳統生產過剩為代表的反危機、反周期的宏觀經濟政策,后果就是要通過加杠桿來運行這個周期,從而出現另外一個周期,表現在杠桿的擴張和收縮,即金融周期。而金融周期我們關注的不是很多。

    如果從經濟周期的角度來看,我們的推算結果表明,從最短的庫存變動的基欽周期,一直到標準的固定資產更新的馬克思周期,通常有1到8年,也就是固定資產更新周期。但是杠桿擴張和收縮的周期有十到二十年。通常情況是,當金融和經濟都在擴張的時候,發生順周期,資產價格上漲。但是如果說經濟周期處在下行階段,但杠桿還處在擴張階段,這時候經濟不會太下行,杠桿也還可以維持,不會帶來很大問題。擔心的是經濟剛開始復蘇,經濟和金融周期開始錯位,往往這時候要出現很大的問題。

    回顧全球經濟史,也能看到這一點,上世紀1929-1933年的大危機,之前是一段小陽春,但后來還是出現整個三十年代的大蕭條。2017年全球經濟表現好,都要開始去杠桿,金融周期和經濟周期的錯位開始出現,這是風險最大的時候。

    第三,杠桿的可維持比急切去杠桿更重要。中國經濟企穩,不是由于需求拉動引致的,而是由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所托住的。這和美國的經濟周期不一樣,美國是改革得以修復,真實需求開始恢復。

    如果2018年美國經濟繼續樂觀的話,美國肯定會加快加息縮表過程,大家就會發現中國周期和美國周期開始不同步。如果美國加快加息和縮表過程,預計全球金融的兩個風險就會顯現。一是由于加息和縮表,美國資產價格會回落,尤其股市股價會回落,這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目前還不知道。二是,如果美國加息,美元指數會上升,全球資金流向會變化,新興市場國家會不會再出現類似二十年前的亞洲金融危機。

    二十年前之所以出現亞洲金融危機,在于亞洲國家有一個很大特點——企業的高杠桿率,存在著去杠桿問題。但這還不是問題的核心,杠桿高低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亞洲國家的股本回報率,也就是投資回報率都是全球最低的,預示著他們的杠桿具有很高的脆弱性,稍有風吹草動便維持不住了。最為經典的就是韓國。1996年韓國加入OECD,是第一個從發展中國家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的國家,但是第二年韓國經濟就全垮了。其根源就是韓國企業負債很高,股本回報率很低,持續借債不僅是為了擴大生產和投資,從而使GDP快速增長,而且是靠借債來獲得現金流以維持杠桿。

    國內借不到,就在國際上借。當國際上也借不到,杠桿就崩潰了。中國企業,尤其是國企的負債率高,股本回報率低,所以中國的杠桿同樣具有脆弱性。我認為,對中國來說,杠桿是不是可維持是排在第一位的問題,即能不能有持續的現金流來付息。因此去杠桿的政策安排,首先還不是去的問題,而是杠桿能否維持住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講,2017年情況比較好,PPI是正的,現金流比較好。杠桿不僅維持住了,而且隨著企業利潤的轉好,杠桿還有所下降。假如2018年PPI往下走,如果企業銷售收入出現困難,導致利潤的大幅下滑,那么杠桿的不可維持性、脆弱性將大大增長。因此恐怕2018年的金融風險控制,最重要的還是操作的藝術,特別是在全球經濟周期和中國經濟周期都在錯位的情況下,對去杠桿的把控會是中國宏觀經濟政策面臨的最大挑戰。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比較擔心的是由于去杠桿操作不當而導致的“踩踏”事件的發生。因此,最好的策略恐怕是先維持杠桿,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尋找某種機會,把一些大的風險炸彈給拆掉。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也說得很清楚,現在重中之重是國有企業降杠桿,降杠桿最重要的辦法是解決僵尸企業。僵尸企業一定得破產重組,維持沒有意義,需要有嚴肅的市場紀律。其實中國有過這種經歷,也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比如上世紀九十年代國有企業“三角債問題”。當時最嚴重的就是紡織工業,在不去僵尸、不去產能的情況下,“三角債”怎么清也清不完,舊的未清,新的又來。最后還是通過“砸錠”,即把落后產能銷毀了,紡織工業才有今天的局面。

    我原來在中國銀行工作,從2014年開始中國銀行業也經歷過這樣一個改革。當時的銀行業已經嚴重的資不抵債,已經技術性破產了。于是痛下決心,對銀行業進行改革。通過股份制改造并在海內外上市,使銀行商業化,從而才有今天中國銀行業抵御國際金融危機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盡管現在的情況沒有當年那么嚴重,但問題的性質還是一樣的。應當抓住時機,用更積極的態度進行改革,淘汰過剩產能和僵尸企業,要用重組的方式,而不是拖延穩住。需要有一個國有企業與國有資本的三年重整計劃,未來幾年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又是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的戰略關口期,我建議,這個三年計劃要配合十三五后三年的任務制定。經濟增長雖然下行,但能處在合理區間就屬滿意。我認為的合理區間有兩個條件,一是完成政治承諾,2010年到2020年GDP翻一番,居民收入翻一番,從目前看,未來三年經濟增速維持6.3%以上就可以實現;二是從充分就業的角度,中國現在基本上能達到充分就業,所以也不必擔心經濟增速下行。從未來的情況看,在去杠桿的新的歷史環境中,企業的銷售收入及盈利是關鍵。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提高企業盈利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增加GDP。

    第四,對2018經濟形勢的估計。我們預測2018年中國經濟GDP 增長雖略低于2017年,但仍可達到6.5%以上。理由是,2017年以來,中國居民收入仍延續將近十年的增長態勢,因此,消費仍會保持穩定增長的勢頭。2017年投資盡管有所下滑,但主要與控制地方政府債務有關,基建投資下行,而房地產投資由于去庫存的進展,2018年可能有所回升,目前企業拿地的積極性高就反映了這一點。與此同時,如果2018年CPI有所抬頭,PPI將會維持正增長,這也有利于企業包括補庫存在內的投資。更為明顯的是,預計2018年世界經濟將延續2017年復蘇的勢頭,全球總需求的提高有利于中國的出口。盡管仍有一些不確定因素,例如歐美對中國的反傾銷等,但出口有望保持正增長,從而不再像2015-2016年出口負增長,外需對中國經濟貢獻為負0.4%的狀況。出口的增長也會相應抵消基建投資下滑對經濟增長的拖累。從總需求角度看,2018年中國經濟表現大體上是個平年,既無亮眼的上行,也不會有太大的下滑。這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提供了宏觀經濟環境。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