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糾正“四風”、加強作風建設的精神,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27日發出通知,明確在扶貧考核中要切實減輕基層工作負擔。除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督查巡查、考核評估外,不再組織開展其他考核。各省要統籌整合本省(區、市)現有扶貧考核,取消不必要的考核,減少考核頻次,嚴禁多頭考核、層層考核、搭車考核。
形式主義之所以令人深惡痛絕,因為任何事情只要與它們沾上邊,就會扭曲、走樣、變味。就說精準扶貧吧,本來是一件民生大好事,可一旦沾染形式主義,往往令人哭笑不得。有的貧困戶被幾個單位走馬燈似的“訪寒問苦”之后,家里的米與油成堆,但貧困問題并沒有得到真正解決。
形式主義泛濫對扶貧事業之害,顯然不止于此,浪費扶貧資源、耗費干部精力、消解扶貧效用、損害干群關系、影響政府形象……比如過度的、流于形式的評比檢查,就難逃鋪張浪費、勞民傷財指摘。一些地方無論搞何種“迎檢”,都要做展板、拉橫幅、擺鮮花、搞陪同,有時還要好吃好住好招待。這些費用可以給貧困戶、貧困村辦不少事了,花在檢查評比上,是不是一種浪費?春雨落在園子外,老百姓會怎么看待這種工作方法?
再如,精準扶貧成了“精準填表”。有些地方規定,扶貧檔案要求必須由第一書記親筆填寫,一式三份,均不得出錯,不得涂改。有第一書記抱怨,“有任何變化,三份都得改,改一項數據就得折騰好幾天。”有人因此編了順口溜:“書記,書記,不下功夫去扶貧,只剩書書、記記。”干部被填不完的表格纏身,忙得不可開交,哪還有心思、有功夫去謀劃精準扶貧?
細思之,扶貧形式主義也是一種“貧困”:精神貧困、方法貧困。精準扶貧要求扶貧干部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為困難群眾解難事、辦實事的務實精神,和貧困戶同坐一條凳,同吃一鍋飯,同耕一塊田,帶著“我就是貧困戶”的同理心去幫扶,才有實效。葫蘆掉進深井,結果還是浮在水面,扶貧形式主義說到底還是因為為民思想不扎實、務實精神有欠缺。與傳統扶貧的大水漫灌不同,精準扶貧就像繡花,針對不同貧困戶,找到因戶而異的解決辦法。扶貧形式主義就是缺乏辦法的表現,找不到巧辦法、好辦法,只能用老辦法、笨辦法——給貧困戶撥撥款、輸輸血,然后就填填表、做材料、搞驗收。
還是那句,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就說扶貧填表吧,如今是什么時代了,還要用大量紙質表格一級一級往上送?一份電子文檔,群發到各級政府部門郵箱,或者放在政府信息網上大家共享,哪里用得著填那么多份?一些人就是思想跟不上時代,腦筋還沒轉過彎來,所以拘泥于形式。革除扶貧形式主義,還是要從思想上著手,通過流程再造、責任追究等保障機制,逐步鏟除形式主義滋生土壤,促進思想、作風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