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曹妍、楊迪、蕭永航
北川新縣城異地重建是汶川地震災后重建中的標志性工程。根據規劃,新北川將成為未來中國小城鎮的發展典范。近日,新華社記者專訪了北川新縣城規劃單位的專家,試圖解讀未來中國小城鎮發展的樣本意義。
安全宜居的新家園
北川羌族自治縣位于山巒起伏的綿陽西北部。北川老縣城曲山鎮位于龍門山脈的幾座大山之間,在汶川地震中幾乎被夷為平地。
異地重建時,經過專家對地質安全、區位、羌文化傳承等條件的綜合比較,并經中央批準,新縣城最終選址于安昌鎮東南方向、面積約10平方公里的河谷平壩至盆地過渡地段。
新縣城的選址遠離地震斷裂帶,建筑工程普遍按照7度設防標準建設,學校、醫院等重要設施的設防標準提高到8度。新縣城總投資約110億元,目前已經完成95%以上,大多數工程已經竣工并交付使用。目前,安昌河東岸5平方公里范圍內的基礎設施已經完成,已有約3.2萬人入住。
其中,民眾的安置房項目被優先安排,新縣城修建了保障性住房超過1.1萬套。去年底,已有7000多戶居民搖號分到了新房并陸續入住。住宅區重點控制建筑物的高度,基本都是五層至六層、南北通透式的住房。
新縣城建設時幾乎沒有破壞周邊的山水,同時設計者著力讓建筑跟周邊的山體呼應。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駐北川新縣城指揮部指揮長助理殷會良說:“我們希望在城中的每個地方都看見周邊的優美山水。”
新縣城規劃了幾條大的景觀綠帶,人均綠地面積超過16平方米。在美化環境的同時,也可減少城市的“熱島效應”。
北川新縣城是一個小城鎮,在路網規劃時,設計者使用了“窄斷面、密路網”,以符合小城鎮的“尺度”。另一方面,這些比較密的路網也便于土地開發,便于交通疏散,避免出現大城市常有的交通嚴重堵塞等“城市病”。
規劃設計中也加入很多人性化的考慮。在前期社會調查中,北川老縣城居民希望居住地離老縣城近些,而被征遷的黃土鎮居民原有的社會關系在南側的黃土鎮,最后北川老縣城居民和原黃土鎮居民的安置區分別被規劃在新縣城的北南兩側。
現代化的美麗羌城
北川是全國唯一一個羌族自治縣。災后重建時,北川新縣城充分考慮到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新縣城里的羌族元素隨處可見,并通過現代的建筑施工技術,將這些傳統文化融入城市建設中。
新縣城在風貌規劃上分為傳統風貌區、羌族風貌協調區和現代羌風區。傳統風貌區主要分布在新縣城的中軸線上,其中的巴拿恰商業街、禹王橋、抗震紀念園、羌族博物館等建筑物,在風貌選擇、建筑體量和樣式等方面完全按照羌族民居特色修建。
羌族風貌協調區主要安排在新縣城北部、北川老縣城居民集中安置區,在顏色、建筑外觀、風貌等方面著力展現原有的羌族建筑特色。這里的羌族人口超過30%,因此該區域的建筑在屋頂上使用了白石、羊頭等羌族崇拜的圖騰作裝飾,區內還設計了祭祀塔和幾處鍋莊廣場。
在新縣城主干道周邊的一些相對較高的建筑,設計時對原有的羌族特色進行了演繹,并將時代特色融匯其中,形成了新羌風。
同時,新縣城也特別注重科技手段的利用與可持續發展。其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采用了先進且比較成熟的技術,例如地源熱泵、智能電網等。國家正在大力推行的三網融合也在新縣城的通信、廣播、電力、電信等領域進行了施工安排。
川西旅游服務基地
一個新城鎮建好后,自身的“造血”功能非常重要。除具備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等功能外,北川新縣城還定位于川西的旅游服務基地,旅游業將成為新北川未來發展的重要產業。
已于4月20日開街的巴拿恰商業街是新北川的首個旅游窗口,位于北川新縣城的景觀中軸線上,總建筑面積約為7.9萬平方米,共有近200個商鋪。目前已經有近百家商戶入駐,經營項目包括餐飲、休閑娛樂和特色商品等,成為游客到新縣城的必游景點。
安徽游客王冬梅逛過巴拿恰之后說,這個地方山清水秀的,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專門來這里旅游。
如今,北川新縣城的客流量已經達到日均5000人次。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全縣接待游客超過12萬人次,旅游收入達1870多萬元。
根據新縣城的總體規劃,今后北川的旅游產業將主要集中在縣城北部。殷會良說,下一步將在新縣城的北部5平方公里的丘陵地區建設一個旅游服務基地,提供大量的旅游產品,例如羌族主題公園,里邊將有復建的羌族碉樓、羌寨以及度假酒店等。另外,還有文化部正在組織評審的《大北川》劇目,也將在北部旅游區演出。
為使居民實現安居樂業,新縣城還建設了農業產業示范園、山東工業園等設施,預計可提供約1.5萬個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