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自己通過了企業招聘的筆試和面試,還入圍了最后的考察程序,為什么從此再無音訊?11月23日,江蘇建湖人張斌馳向記者反映了他的應聘遭遇。銀行的答復是“第一學歷太低”,至少需要全日制本科。招聘啟事對第一學歷并沒有特殊要求,如果真的是學歷不符,為什么還能參加筆試、面試和進入考察程序?張斌馳感到很不解。(11月24日《現代快報》)
網上有一個段子是這么說的:“文憑不過是一張火車票,清華的軟臥,本科的硬臥,專科的硬座,民辦的站票,成教的在廁所擠著。火車到站,都下車找工作,才發現老板并不太關心你是怎么來的,只關心你會干什么。”不管你是博士還是專科生,不管你是全日制本科還是專升本,是騾子是馬牽出來溜溜。所謂“英雄不問出處”,在就業競爭面前,誰都沒有丹書鐵券。
然而,現實似乎并不是這樣。張斌馳從筆試到面試,一路關斬將。如今卻說第一學歷太低,那招聘簡章上為何不事先注明?銀行的契約精神又在哪里?銀行招聘如此逗你玩,顯然難以服眾。用人單位“用相馬代替賽馬”,不僅損害了求職者的平等就業權利,而且破壞了正常的就業秩序。
在現實就業生態里,不僅非全日制學歷者被歧視,即使是畢業于重點大學的博士,在求職中也會遭遇學歷被“查三代”的尷尬,有的僅僅是由于本科不是出身“211”、“985”院校也被拒之門外。用人單位選人如此先入為主,唯血統論英雄,罔顧學生實際工作能力與后天成績,剝奪非全日制畢業生平等參與就業競爭的機會,坐實了一考定終身的論調,加劇了教育與就業競爭的殘酷性。
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與原央視主持人王志有過一番談話。易中天坦誠自己當時是以高中文憑報考的武漢大學研究生。他調侃說,“因為我正在教高三的語文,我的學生就要去參加高考,我跟他一起進考場倒也沒有多丟人。但是萬一如果他考上了我沒考上,人就丟大了。那么最好的辦法就是,越過這一級,直接報考研究生。”按照如今的研究生報考條件,高中學歷的易中天連報考研究生的資格都沒有,如何念研究生,做教授,當博導,在《百家講壇》“開壇論道”?易中天連專科都沒有上,如果“學歷查三代”,追查他本科上的是什么學校,易中天的命運恐怕要徹底改寫了。
毋庸諱言,近年來,隨著高校大量擴招、學歷的含金量降低是不爭的事實,好多畢業生有“學歷”之名無“學力”之實。也不可否認,全日制畢業生高考成績不錯,但是一考定終身的并不能全面反映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更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后天的發展。正如全國政協委員王長華所言,高考雖然重要也不過是一次考試,再優秀的學生也有考場失誤的時候,不能總是用這場考試來肯定或否定學生高考以后的成績和能力。非全日制畢業生第一學歷較低,并不意味著他們的工作能力與責任心不強。用人單位為何不能給他們搭建一個展示能力的平臺,給他們公平參與就業競爭的機會呢?
對此,一方面用人單位要反思人才觀,改革人才選拔機制,摘下學歷血統論的有色眼鏡,科學考查求職者的實際工作能力與綜合素質,真正做到“唯才是舉”、“唯能是用”,不再盲目攀比員工學歷與畢業院校;另一方面,政府要帶頭清理、矯正自身用人歧視條款,營造公平就業的氣氛,讓公民平等參與就業競爭。比如公務員招考與事業單位招聘,就應帶頭破除學歷歧視,給普通院校畢業生與自考、成考文憑求職者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用法律制度的力量打破學歷血統論,改變“相馬代替賽馬”的用人怪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