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想要體驗一項新的互聯網服務,“注冊”是必要的前提。然而,互聯網的發展日新月異,用戶喜好的變化也一直在發生,如果有一天,你想和這個應用徹底分手,希望將個人資料從平臺抹去,就會發現“注銷”并不容易,這幾乎是大部分互聯網應用“不能說的秘密”。有媒體記者親自測試多家互聯網平臺的注銷流程,得到的結果讓人大吃一驚,有的平臺竟然連注銷的功能都沒有。(央廣網10月9日)
上個月,國家四部門公布了對首批10款網絡產品和服務的隱私條款評審結果,其中大部分產品和服務都提供了在線注銷賬戶等功能。可從這次媒體的調查來看,情況還是不容樂觀。一些可以注銷的賬號,也往往設置了較為復雜的前置條件,并非用戶想注銷就能注銷;一些平臺則直接聲稱不能注銷,“賬號一旦注冊就會永生”。
注冊容易,注銷難。了解到這個真相,以后對于無處不在的網絡賬號“注冊”提示,估計每個人都得慎重思量一番。一旦注冊,就意味著你的賬號及其對應的使用信息、數據等,都將進入“不可消除”的狀態。但在一個現實生活與互聯網全面接軌的時代,避免陷入可注冊而不能注銷的網絡“陷阱”,僅靠個人的“抵制”和“慎重”無疑是不現實的,行業的整體革新才是關鍵。
網絡賬戶注銷到底難在哪兒?從業內專業人士的分析來看,這并非什么客觀上的技術原因所致,而更像是基于互聯網平臺自身利益的一種“潛規則”所致。上海社會科學院互聯網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易就認為,目前注銷網絡賬號困難重重,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國的互聯網公司非常依賴風險投資,風險公司投資估值的主要依據就是用戶數量,這是最大的一個估值的資本。換句話說,用戶數量是只能多不能少的。但是,如果用戶有自由選擇的權利,用戶數就會有漲有跌,這是企業或平臺不愿意看到的?;谶@個原因,網民應該擁有的自由注銷權利,就被剝奪了。
從互聯網平臺的角度看,“留”住用戶看似“理所當然”,但從用戶利益的角度看,則明顯有失公平。一個只能被“永生”的網絡賬戶,意味著在不需要時,也只能讓其閑置,由此用戶也就必須承擔某種本可避免的被盜用風險。更為重要的是,由于不能注銷,賬號(哪怕是“僵尸號”)及其所連帶的個人信息、消費記錄等信息資源,都將無條件被網絡平臺永久霸占和使用。也就是說,作為用戶,注冊了一個不能注銷的網絡賬號,在一開始就失去了對自己賬號信息及網絡痕跡的處置權。顯然,這間接構成了一種權益上的綁架。
網絡賬號不能注銷,不僅是用戶“被遺忘權”不被尊重的問題,在現有規定之下,也明顯觸碰了制度底線?!峨娦排c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明確規定:電信業務經營者、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在用戶終止使用電信服務或者互聯網信息服務后,應當停止對用戶個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并為用戶提供注銷號碼或者賬號的服務??梢?,是否保障用戶的注銷賬號權利,并非互聯網產品和服務平臺的自選項,而是國家規定的統一要求,所有平臺都應該不打折扣地執行。
網絡賬號可注冊卻不能注銷,也是對互聯網開放精神的一種傷害。即便這種“潛規則”的形成有著投資估值方面的考量,這種估值模式也并非不能改變。更何況,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成長起一大批互聯網公司,互聯網生態也一直在發生深刻變化,對于賬號不能注銷這個看得見的bug,互聯網企業理當有走出“潛規則”的勇氣和擔當。一家足夠自信的互聯網企業,真想留住用戶和資源,應該依靠更優質和更人性化的服務,依賴強行霸占和耍小聰明式的“不平等”條款,即便能夠制造光鮮的用戶數據,也難以成長為真正受人尊重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