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統計局:人口發展戰略不斷完善 人口均衡發展取得成效
時間:2017-07-26 09:05:20  來源:統計局網站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我國人口發展新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全局和戰略高度,統籌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審時度勢作出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的重大決策部署,積極應對老齡化,大力提升人口素質,扎實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我國人口發展進入新階段。

    一、人口總量保持低速平穩增長,生育政策調整初顯成效

    當前,我國仍處于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人口再生產類型,生育政策調整直接影響出生人口的數量,對人口總量和結構的影響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人口總量繼續保持低速平穩增長,出生人口數量略有增加,勞動年齡人口繼續減少,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但勞動力資源優勢依然明顯。

    (一)人口總量保持低速平穩增長

    2016年末,我國大陸人口總量為138271萬人,與2012年相比,增加了2867萬人,平均每年增加717萬人,年均自然增長率保持在5‰左右,繼續保持低速平穩增長。人口地區分布基本穩定,仍然保持“東多西少”的人口格局,2016年末,東部地區[1]人口為52950萬人,占各?。ㄗ灾螀^、直轄市)人口合計的38.4%;東北地區人口為10910萬人,占7.9%,中部地區人口為36709萬人,占26.6%,西部地區人口為37414萬人,占27.1%。

    (二)生育政策調整初顯成效

    黨中央、國務院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出發,逐步調整、完善計劃生育政策。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2015年,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標志著“全面兩孩”政策實施。

    “全面兩孩”政策實施以來,出生人口明顯增加。2016年我國出生人口1786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95‰,與2012-2015年平均每年出生1654萬人相比,2016年多出生132萬人,二孩出生人數和比重都有明顯上升。與2012年相比,2016年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分別提高了0.85個千分點和0.91個千分點。出生人口性別比明顯下降,從2012年的117.7逐步降至2015年的113.5,出生人口性別比趨于正常,有利于促進人口的長期均衡發展。

    (三)勞動力資源優勢依然明顯

    2016年,我國0-15歲人口為24438萬人,占總人口的17.7%,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90747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65.6%,繼2012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總量出現首次減少之后,勞動年齡人口連續第五年減少。

    盡管勞動年齡人口數量開始減少,但我國勞動力人口總量依然十分龐大,勞動力資源優勢比較明顯,9億多勞動力、1億多受過高等教育和有專業技能的人才,是我們最大的資源和優勢。合理配置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科學培育優質的人力資本,加快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已成為我國人口發展的目標。同時,生育政策的調整對今后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的優化將起到積極作用,有利于減緩勞動年齡人口數量減少和延緩人口老齡化速度,有利于促進人口的長期均衡發展。

    二、人口素質不斷提升,我國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

    提升全民素質,對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至關重要。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強社會建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理念,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方向。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提高教育質量,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同時,首次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我國國民整體受教育水平穩步提高,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進一步增加;人口健康水平持續提高,人均預期壽命逐步延長。

    (一)國民文化素質穩步提高

    平均受教育年限是衡量人口受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標。2015年我國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在學校接受教育的年數)達9.4年,比2010年的9.1年提高了0.3年,表明總體上我國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在完成初中程度向高中程度轉變后,國民整體受教育水平繼續穩步提高。

    勞動年齡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已達10年以上。2015年我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0.2年,比2010年的9.7年提高了0.5年,20-24歲青年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更是提高到12.5年,顯示出人力資源的巨大潛力,我國正在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

    (二)平均預期壽命逐步延長

    2015年,我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6.34歲,比2010年的74.83歲提高1.51歲。分性別看,男性為73.64歲,比2010年提高1.26歲;女性為79.43歲,比2010年提高2.06歲,女性提高速度快于男性,與世界其他國家平均預期壽命的變化規律相一致。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15年世界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為71.60歲,其中高收入國家為79.28歲,中上收入國家為74.83歲,中下收入國家為67.48歲,低收入國家為61.80歲。我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不僅明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超過了中上收入國家,反映出我國人口質量良好的發展態勢,表明人民的醫療水平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持續、明顯的改善,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了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成果。

    從老年人的健康狀況看,2015年,我國老年人口中有40.50%身體健康,41.85%身體基本健康,兩類合計占老年人口的82.35%;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占15.05%,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僅占2.60%。這一結果表明我國老年人口健康狀況總體較好,絕大多數老年人處于健康狀態,在日常生活上不需要依賴別人。

    三、新型城鎮化扎實推進,人口流動趨向合理有序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國最大的內需潛力和發展動能所在。20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之后,黨中央、國務院就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特別是《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發布實施以來,我國城鎮化發展得到扎實有序推進。

    (一)城鎮化質量不斷提高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城鎮化水平繼續快速提高,2016年城鎮常住人口為79298萬人,鄉村常住人口為58973萬人,城鎮常住人口比重為57.35%,與2012年相比,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了4.78個百分點,年均提高1.20個百分點,城鎮常住人口增加8116萬人,年均增加2029萬人,鄉村常住人口減少5249萬人。

    隨著戶籍制度改革和解決“三個1億人”城鎮化問題的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業轉移人口通過落戶城鎮和辦理居住證享受城鎮居民待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差距不斷縮小,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工作取得新進展。

    城鎮化水平提高的同時,城鎮化質量也在不斷提升。城鎮基礎設施水平不斷提升,居民生活質量得到改善,市民化制度性障礙逐步消除,城市包容性得到提高。《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發布實施以來,道路、排水、保障性住房等基礎設施加快發展,居民生活質量提高,戶籍、公共服務、土地等重點領域改革持續推進,有力保障了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動了城鎮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另外,城鎮化發展不再是單一模式,因地制宜推進城鎮化效果初顯,各地結合自然資源稟賦、產業發展基礎,形成了一些特色城鎮化建設模式,推動了城鎮化的健康發展。

    (二)區域間城鎮化水平差異縮小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要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科學規劃城市空間布局,實現緊湊集約、高效綠色發展,優化提升東部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區培育發展一批城市群、區域性中心城市。隨著城鎮化優化布局的發展,區域間城鎮化水平差異縮小。

    分地區看,中西部地區城鎮化加速發展,與東部和東北地區的城鎮化水平差異趨于縮小。2016年,我國東部地區城鎮人口比重65.94%,與2012年相比,提高了4.08個百分點,年均提高1.02個百分點;東北地區城鎮人口比重61.67%,僅提高2.07個百分點,年均提高0.52個百分點,增速較慢;中部和西部城鎮人口比重分別為52.77%和50.19%,與2012年相比,分別提高5.57個百分點和5.46個百分點,年均提高1.39個百分點和1.36個百分點。中西部地區城鎮化發展速度快于東部地區,東部地區又快于東北地區。中部、西部地區城鎮化率與東部地區的差距分別縮小1.49和1.38個百分點。

    綜合來看,東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城鎮化發展正向成熟階段邁進,中西部地區城鎮化還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中西部地區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與經濟增長互為支撐。2016年,我國經濟增速達到兩位數的省份全部在西部地區,增長速度在8%-10%之間的省份有9個,其中中部4個,西部3個。

    (三)人口流動趨向合理有序

    2016年,我國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人口為2.92億人,流動人口[2]為2.45億人,流動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為17.7%,同2012年相比,流動人口增加874萬人,流動人口所占比重提高了0.3個百分點。雖然流動人口規模龐大,平均每六個人中就有一人是流動人口,但隨著農村外出農民工增速回落和農村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政策的實施,流動人口增速減緩,特別是近兩年流動人口出現了負增長。流動人口的這種變化體現了近年來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顯著成果,反映了我國勞動力市場資源合理配置的明顯成效。

    隨著支撐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人口發展政策不斷完善,適應西部大開發要求鼓勵人口向西部地區遷移,以及嚴格控制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規模、有序引導人口向中小城市集聚等相關政策的出臺,我國人口的流動更加合理有序。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人口工作準確判斷新形勢,努力適應新變化,不斷推動政策創新,保持了人口穩定發展的局面。經濟新常態下,要牢牢抓住歷史機遇,準確把握人口變化的趨勢性特征,深刻認識人口變化對人口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挑戰,抓緊優化人口結構,不斷提高人口素質,平衡人口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重要保障和基礎性支撐。

    注:

    [1]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10個省市;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西部地區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2個省區市。

    [2]流動人口是指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中,扣除市轄區內人戶分離的人口。

(國家統計局人口司)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