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二、追夢:帶領村民打造生態小鎮
時間:2017-07-22 09:50:55  來源:城市化雜志  作者:明 亮 

  1.第一書記的追夢之路

  柳中輝心懷將家鄉打造為多功能綜合性生態小鎮的美好愿景,然而將這一愿景變為現實并非易事:引導農民集中居住需要爭取到農民的支持,引進產業也需要流轉村民手中的土地,因此必須組織、發動村民共同參與;發展多種產業,則必須要引入市場的力量。此外,若無政府支持,小城鎮建設很難獲得合法地位,公共配套設施也能以保障。

  對于組織、發動村民參與,把自己的家鄉建設愿望變成村民的共同夢想,柳中輝有先天優勢:他本就是雙河村村民中的一員,他對于家鄉發展的期冀與所有村民都是相通的。引入市場的力量,對柳中輝來說也非難事,在外多年的經商歷練已經使他成長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他熟知市場運作的種種方式與法則;為打造“潯龍河生態小鎮”,他于2009年3月成立了湖南潯龍河生態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專門負責潯龍河項目的開發運營。然而,僅憑村民與企業家的雙重身份,不足以使柳中輝對雙河村的發展走向產生決定性影響,他還需要得到村支兩委、鎮級乃至縣級政府的支持。

  柳中輝回到家鄉后,將自己的村莊發展設想形成書面方案,逐級上報,很快得到了肯定的回復。為方便工作開展,組織上任命柳中輝為雙河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以黨支部一把手的身份全面調度各級資源——黨內身份的獲得使柳中輝有了更多施展拳腳、發揮所長的空間。

  柳中輝在事務處理中堅持尊重村民意見。2010年9月19日,在柳中輝領導下,雙河村組織召開了申請城鄉一體化試點村民民主決策大會,村莊所有18歲以上的成年人都必須參與投票:是否愿意把雙河村建設成新型小城鎮? 村民支持率達97.2%。對不同意的農民,村支兩委又挨家挨戶地上門宣傳,最終在村民們的廣泛支持下,做出了在雙河村建設“潯龍河生態小鎮”的重大決定。與此同時,村民集體決策也成為雙河村的重要決策程序。

  2.農民成為城鎮化的主體

  2010年,“潯龍河生態小鎮”開發建設項目正式啟動。項目區以雙河村為主體,包括潯龍河、金井河、麻林河三河圍合下的丘陵地帶和金井河南岸的平原區,占地約9.03平方公里(14000多畝)。

  建設“潯龍河生態小鎮”需對土地統一規劃、利用,而此時雙河村的土地仍分散在一家一戶手中,必須將它們集中起來。土地集中規劃、開發后,收益該如何分配? 若在開發建設前不能明確村民各自的權益范圍,那么后期分配收益時,村民內部將極易產生糾紛、出現裂痕,這也將阻礙后續工作的順利、有序進行。因此,首先必須為土地確權,通過明確土地權屬確定將來的收益分配格局。

  2010年,雙河村成立土地權屬調查領導小組,3—5月,雙河村分階段組織實施了農村集體土地產權調查工作。調查分入戶調查和組界調查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入戶調查從3月22日開始,調查工作小組通過查閱戶口簿、村民建房用地許可證及林權證等法定證件、詢問當事人、現場踏勘等方式對全村各戶居民展開調查,逐戶調查了各戶土地使用共有人、住房及宅基地使用情況、林地及林業經營情況等信息,最后由戶主在調查登記表上簽名確認;之后的組界調查則對各村民小組的四界范圍、林地、耕地以及塘壩、河流、道路等公共用地進行了測量,經數字化、圖形化處理,形成了各組集體土地權屬圖,由各組予以確認。

  針對權屬不清晰、存在爭議的土地,調查小組主要采取兩種方式處理:第一,舉證。若雙方都認定某塊地的權利歸自己所有,以最近頒發的林權證、建房證等為準;第二,現場協調。若雙方都不能拿出有效證明,則邀請有關人員、組代表現場召開會議,對土地的權屬沿襲情況進行梳理、協商,得出雙方都能接受的界定方案,現場簽字、蓋章予以確認。

  除保證未來收益的合理分配外,柳中輝組織村民為土地確權還有第二個目的:為成立土地合作社打下基礎。土地合作社的成立也是雙河村村民投票表決的:2012年4月26日—5月1日,雙河村舉行了潯龍河土地合作社成立征求意見暨民主決策大會,村民支持率達100%。意見統一、決策達成后,全體村民便以土地入股成為合作社股東,由村民選舉產生50名村民代表為股東代表,股東代表選舉產生監事會和理事會,負責土地合作社的運營管理。

  通過土地確權,村民們為村莊中的土地資源確定了權屬,明確了村民個人的權益;通過土地合作社,村民又將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把渙散的民眾組織起來,將個體的權益變為整體的權益。村民可以土地合作社為載體統一流轉村莊土地,與企業平等談判、爭取政府支持,可自行決定哪些土地用于流轉、哪些土地自己保留。這時,村民已成為家鄉建設的主體,在村莊變為城鎮的過程中享有絕對主導權。

  3.塑造村民心中的“潯龍河”

  多年積貧使雙河村有著與其他在城鎮化進程中日趨沒落的鄉村相同的處境:青壯年人口流失、人心渙散、村集體不再……柳中輝打造“潯龍河生態小鎮”的過程也是重塑家園的過程,確立村民主導權的過程也是引導村民自覺、自發參與家鄉建設的過程,若僅依靠土地的統一流轉、集中利用,而不將人心重新凝聚起來,那么村民之間的合作很難穩固、家園的建設也很難堅牢。柳中輝深知,要想帶領村民把家鄉建設成一座宜居的小城鎮,首先要使村民對家鄉保持認同、對小城鎮產生憧憬。

  從“潯龍河生態小鎮”項目建設之初,柳中輝就格外重視對村莊文化的保護和發揚:在舊房拆遷的過程中,保留有紀念價值的土坯房、保護土地廟等人文遺跡,以此為“留下來的鄉愁”;建設鄉村文化中心;舉辦鄉村卡拉OK大獎賽;拍攝鄉村輕喜劇《潯龍河》,在湖南公共頻道播放。柳中輝甚至自己出資100多萬元,舉辦雙河村農民歌手大獎賽……

  2012年,雙河村成立了潯龍河文化藝術團,下設的青年聯合會多次開展聯誼活動,并通過QQ群、微信群等加強青年間的對話與溝通,會員已超500名;成立了老年協會,屢次開展訪貧問老、孝星家庭評選、好婆媳推選等活動,發揮了老年人的光和熱;成立了書畫協會,每月舉行“書畫品鑒會”等活動;廣場舞隊、腰鼓隊、軍鼓隊、龍獅隊等以女性成員為主的組織,成員數量也有100多位。

  文化活動豐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增強了村民間的精神凝聚力,也調動起了群眾參與村級建設的積極性:村民創辦了自己的報紙《潯龍河》,不僅刊登村民自己創作的詩詞、散文、小說,還報道“潯龍河生態小鎮”項目的建設進展,并專門開辟了《連心橋》板塊答復各方群眾意見;文化活動還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村莊的吸引力,伴隨“潯龍河生態小鎮”的建設和文化活動的開展,很多外出務工人員紛紛返鄉。

  鄉村文化建設使雙河村這座人力資源流失嚴重的小山村找回了激情與活力,村民也在各類組織、團體、比賽中找到了平凡生活中的儀式感。雙河村婦女主任梁鮮艷的家就在拖刀石對面,愛好文學但是出嫁后再沒寫過詩的她重新提起筆,寫下了《春觀拖刀石》:“桃李新枝沐春風,含苞欲放披綠袍。青蔥石壁痕三道,笑問將軍怎礪刀? ”

  文化建設是造城之魂。只有當村民對所在的村莊有歸屬、對當下的生活有認同、對未來的方向有期待,心中已有“潯龍河”時,“潯龍河生態小鎮”后續的農民集中居住、引進各類產業、打造宜居城鎮等設想才可能順理成章。

  4.置換搬遷,推動農民集中居住

  2010年11月24日,“潯龍河生態小鎮”項目區進行村民集中居住地選址全民投票,將農民集中居住地塊選定在雙河村五七組,包括東八線以南、宋水線以北及兩路相交至西的山尾范圍,村民以98.14%的投票率通過。具體舉措如下:

d96e0049284f6789aaccbff31a29d96b.jpg

中共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市委書記易煉紅到潯龍河調研

  對于集中居住的村民,項目區按照長沙市103號令《長沙市征地補償實施辦法》的規定給予舊房拆遷補償,每戶村民可獲得約55萬元的補償,并可用宅基地永久使用權置換集中居住區新房。新房分配則以1—3人戶210m2、每增加1人增加70m2建筑面積為標準。農民集中居住用房戶型分為210m2和280m2兩種,購買價格一樓門面為1300元/m2,二樓、三樓住宅800元/m2,村民可根據實際情況自主選擇。

  村民集中居住并非簡單的農民上樓,而是雙河村打造“潯龍河生態小鎮”的各環節中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在集中居住區,雙河村引入水、電、路、氣、網等基礎設施配套,使集中居住區擁有與城市同等的基礎設施、教育、文化、醫療等公共配套服務,逐漸形成一個農村新型生態社區,進而通過引導城市資本下鄉,將村莊建設為“潯龍河之夢”所設想的宜居宜業小城鎮。

  從土地確權到推進農民集中居住,柳中輝在帶領雙河村村民打造“潯龍河生態小鎮”的過程中,不僅改變了村莊原本貧困、落后的狀態,而且逐步引領著村民“站”起來、行動起來,自發、主動地去建設家鄉、開創美好生活。雙河村村民變為家鄉建設主體的過程,也是逐步被引領、被發動的過程。在柳中輝的“潯龍河之夢”中,雖然“村民為主體”是夢的根基,然而柳中輝明白:若只靠群眾自發、企業支援,這場夢終將只是鄉野村夫的黃粱夢;要想把“夢”做大、做穩固,必須得到政府的支持。從“造夢”之初起,柳中輝便開始不遺余力地向各級政府宣講自己的建設理念、發展規劃,而長沙縣縣委、縣政府從項目建設之初便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與重視,在政策、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