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房地產市場研究機構數據統計,2017年上半年,北京全市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共網簽16332套,環比2016年下半年下滑48.6%,同時,網簽量創北京新房交易量多年來新低。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2016年,北京新建商品住宅的半年網簽量一直都保持在兩萬套以上,此前最低的2.3萬套出現在2014年上半年,當時全國樓市都處在低谷之中。
上半年北京新房市場交易量大幅下滑,政策調控無疑是主導因素。不僅是北京,自3月份各地政策密集收緊以后,各地投資投機需求均得到有效抑制,房地產市場已逐步降溫。從樓市成交情況看,目前一線城市及周邊地區降溫最明顯,二線城市次之,三線城市則表現為趨于穩定。
今年上半年,席卷各地的房地產調控大潮,大多是圍繞“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思路進行的。各地因城施策不斷加大調控力度,紛紛將火力瞄準于炒房客。在調控過程中,一些城市幾乎將各種限制手段都用到了極致,對購房者執行嚴格的限貸政策,給房企戴上“限價”緊箍兒,對賣房者設定了持有房屋的最短時間,還有的城市對投機客聚集的“商住房”市場實施了“關門打狗”式突襲。
各地政府的調控手段多樣,輻射范圍廣,形成“圍剿”炒房客的交叉火力網。隨著政策效力的持續顯現,各熱點城市樓市正逐步形成更為穩定的房價預期,同時市場伴隨成交大幅滑落而降溫,住房正開始回歸其居住屬性。
目前樓市的降溫,是否意味著房地產市場逐步趨向健康和穩定?這個問題在短期內很難有明確的答案。盡管如此,以“圍剿”炒房客為重要目的的調控政策,其積極作用還是值得肯定的。近日,媒體持續關注合肥這座二線城市的樓市,今年上半年,該市房價從“全球漲幅第一”到“部分樓價腰斬”。合肥房價過山車現象,充分說明了本輪調控政策實施的必要性。
關于合肥樓市,一些媒體的報道或并不全面,但近期合肥房價出現先揚后抑的劇烈波動,卻是不爭的事實,而炒房客就是造成波動的主要推手。出沒于當地的炒房客,利用合肥房價之前滯漲導致的“價格洼地”優勢,以銀行貸款作為金融杠桿,成群結隊組團買房,通過壟斷式購房控制房源,最后拉抬價格伺機出手賺取巨額利潤。
其實,出現于合肥的炒房團現象,在本輪房價上漲期間,在一些三線城市已被媒體多次曝光。這些炒房客頻頻現身于一些房產價格洼地,不斷賣力炒作,促成房價快速上漲,透支了當地未來多年的樓市上漲空間,他們的利潤來自對當地居民敲骨吸髓式的壓榨。本輪調控政策對炒房投機行為形成了實質性打擊,在阻止房價步入畸高的同時,對當地民生構成利好。
打擊炒房客,樓市已降溫,目前成交的萎縮是否會變成房價的大跌呢?這種預期并不現實,對一線城市尤為如此。目前一線城市周邊地區和二線城市均實施了較為嚴格的限購政策,而這些地區原來的購買力主要來自一線城市,現在溢出效應已被封堵,一線城市的房價也會因此更為穩定。
同時,剛剛公布的6月份消費價格指數漲幅已連續5個月處于低位,而且當前世界及我國經濟均存在一些不夠穩定因素,國內外環境都要求我國貨幣政策穩健中性,市場利率保持平穩。一定程度上看,貨幣供給是房價的“水龍頭”,目前貨幣“水流”大小的預期是穩定的,因此國內房價在未來一段時間,當能保持相對穩定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