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辦的2017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通過視頻直播展示了一段自己乘坐公司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的情景。視頻中,李彥宏坐在一輛紅色汽車的副駕駛位上,他稱自己剛剛上五環,正在前往會場的路上,“車處在自動駕駛的狀態”,整段視頻約1分鐘長。
然而這段展示尖端科技的視頻卻招致不小的爭議。細心的網友通過視頻發現,這輛無人駕駛的車輛已涉嫌軋車行道分界線,屬明確的交通違規。隨后北京交警表示將介入調查,并表示:公安交管部門支持無人駕駛技術創新,但應當依法、安全、科學進行。對于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行為,公安交管部門將依法予以處理。而有網友追問,在司機沒有駕駛的情況下,又該罰誰?
要解答這個問題,似乎頗不容易。有媒體聯系交管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現行法律法規沒有涉及無人駕駛車輛違規的責任歸屬問題”,同時對于無人駕駛的行為,“現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交通處罰條例》也沒有明確規定,機動車的駕駛人員必須保持雙手在方向盤上”。
由此也不難理解輿論的強烈反彈。無人駕駛測試茲事體大,而現行法規卻難以涵蓋齊全,公共安全也就被置于了科學研究的實驗室內,風險不問可知。所以“該處罰誰”,不僅是拋給了公安部門,實則也是個時代之問:面對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法律規章準備好了嗎?
科技與法律,承載著人類社會的兩種價值指向:前者不斷突破人類智慧的前沿,后者則兜住公序良俗的底線。兩種價值取向其實并行不悖,都服務于人類的生存狀態的改善。百度公司稱自己的使命是“用科技讓復雜的世界更簡單”,而當科技通往簡單,背后則是法律導向復雜,用完備精密的設計,堵住種種可能的風險漏洞。
在美國,加州率先為無人駕駛測試點亮綠燈,制定了一系列測試法規,因此包括百度在內的眾多企業都曾在此進行測試,這也在某種程度上解釋了美國在該領域具備優勢的原因所在。具體到國內語境,國內的無人駕駛的審批如何健全、效果如何認定、標準如何統一、違章如何處理,這些都應納入立法視野。無人駕駛若要通往未來,除了柏油道路,更需要駛上法治道路,為公共安全與產業發展求得未來公約數。這不是哪個部門與企業單打獨斗可以完成的,需要立法善意與企業責任的交相呼應。
如今,人工智能時代的圖景,已不可逆地徐徐展開。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快培育壯大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新興產業,“人工智能”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日前天津舉辦的世界智能大會上,多位業界大咖也表示面對人工智能,人們該“擁抱”,而非抗拒。然而“無人駕駛汽車違章”的出現,又是給全社會提了個醒:當科技一騎絕塵,立法也當保持十足的敏銳。我們知道應當擁抱人工智能,然而采取什么樣的方式、以怎樣的姿態“擁抱”,則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