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媒體都在報道銀行突然收緊房貸。據悉,此輪樓市緊縮的“領頭羊”北京,近期部分銀行將首套房貸利率上調至基準利率的1.1倍,少數銀行調高至1.2倍,二套房貸款利率上調至基準利率的1.2倍,少數銀行調高至1.3倍。在滬深穗,中小銀行普遍將首套房貸利率上浮至基準利率。同時,貸款投放周期延長,筆者從深圳某按揭大行獲悉,單筆房貸從遞件到發放的周期,從原來的半個月延長至1個月以上,按揭經理還表示,中小銀行的周期更是長達45天-60天。
融360數據顯示,5月全國首套房貸平均利率為4.73%,環比上升4.64%,環比已連續5個月上升,同比去年5月的水平(4.45%)上升6.29%。今年年初,全國首套房貸普遍可享受基準利率0 .85倍的優惠,但不到半年,就上升到基準利率1.1倍或1.2倍,相當于房貸利率上行30%或40%。基準利率0.85倍和1.1倍的水平分別為4.41%和5.39%,這意味著利率上浮了0.98%。據此,有媒體定論,這相當于央行4次標準力度(每次25個基點)的加息,不啻為樓市定向加息。
銀行驟然收緊房貸,業內普遍指向金融“去杠桿”。去年下半年以來,金融“去杠桿”加速,目的是抑制銀行無序擴張。確實,近年來銀行已擺脫傳統存貸款業務,演變為各種各樣的投資銀行。負債端,吸儲只占銀行融資的50%,另一半來自央行借款、同業存款和發行理財產品;資產端,大銀行和小銀行資產的43%和52%,已是債券、理財、資管等投資資產,而非貸款。業務蛻變,銀行輕松突破存款準備金、資本充足率等約束,最大化資產負債,并通過加杠桿獲得超額收益。
近年來,由于金融創新和利率市場化加速,再加上“隱性擔保”,銀行資產負債兩端增速都在15%-16%,遠遠高于M 2的增長,其中很大一部分直接或通過第三方通道投入樓市。2015-2016年,房地產融資(包括項目開發和購房貸款)額度年均增長都超過了50%。2016年,房貸占新增貸款的45%,四大國有銀行房貸甚至占新增貸款的60%。因此,要去杠桿,就得約束負債端,從源頭上控制銀行擴張的欲望。
春節后,央行連續上調公開市場利率,大銀行向央行借款成本高了;銀證保發布數道“金牌”,規范銀行同業、理財、險資、資管等投融資和通道業務。比如,同業不能超過負債的1/3;銀行投資資產必須“穿透”,防止逃避資本充足率;清理基金子公司等第三方通道。由此,銀行一半的融資,其成本要大幅度上升。6月份,M PA全面上線,意味著銀行資產增速不能超過社會廣義融資增速,而且資產要全面納入資本充足率約束,銀行要成為抵御風險的第一道防線。
央行上調公開市場利率,直接導致無風險利率攀升,大銀行向央行借款的動力下降。10年期國債利率從今年年初的3%上升至6月的3.6%,10年期國開債利率則從年初的3 .7%攀升至目前的4.3%。無風險利率上升,導致對接資管計劃的理財產品收益率迅速攀升,目前已突破5%。公開市場融資收緊,理財收益率攀升,倒逼銀行轉向成本相對低的同業,2-3月同業存單凈發行均突破1萬億。但同業監管強化,同業存單利率迅速攀升,5月份同業存單利率達到5%。
可見,銀行融資成本已經接近4 .90%的房貸基準利率,考慮到人工和經營成本,銀行發放基準利率以下的房貸多半要虧損。于是,銀行或以額度不足為由,減少房貸投放(近期報道稱有20家銀行停辦房貸業務);或將房貸利率提升至基準利率之上,充抵融資成本上升。目前,除了幾個樓市熱點城市,全國首套房貸多數還能享受基準利率以下優惠。未來,央行貨幣政策削峰填谷,擬風向調節流動性變化。對于占房貸份額70%的大銀行,同業依賴度較低,融資成本相對低,未來將繼續貫徹差別化的房貸政策,首套房貸利率的主體仍維持基準利率以下。但同時,金融“去杠桿”將可有效控制銀行過度擴張風險資產和加杠桿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