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使農民從制度層面融入城鎮,戶籍制度改革是最核心的命題。原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城市委員會委員徐強詳細講述了重慶戶改讓農民在離開土地的過程中“穿衣”進城、風風光光融入城市生活。
據了解,2010年8月,重慶戶改正式開始實施,確立了“三分”的總體思路,即:分階段推進,分群體實施,分區域布局。原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徐強說:“戶改分兩個階段,2010-2011年,非農戶籍人口比重由目前的29%上升到37%。2012-2020年,通過系統的制度設計,建立完善土地、住房、社保、就業、教育、衛生支撐保障機制,進一步放寬城鎮入戶條件,到2020年非農戶籍人口比重提升至60%,形成自由互通、權益公平、城鄉一體的戶籍制度體系。”
分群體實施過程中,戶籍制度改革率先在有條件的重點群體中實施,優先解決有條件農民工及新生代、歷史遺留戶籍兩類七種重點群體的戶籍問題。同時,按照寬嚴有度、分級承接原則,適當放寬主城區、進一步放開區縣城、全面放開鄉鎮落戶條件,通過規范設定準入標準,促進人口在主城區、區縣城、小城鎮三級城鎮體系合理分布、使戶籍轉移呈現體系漸進、分布合理的良性發展態勢,避免人口蜂擁進入大城市。
重慶戶籍改革過程中,確立了“統籌規劃、自愿有償、積極穩妥、綜合配套、促進發展”的原則,同步推進了“1+3”系列政策,即:一個戶籍制度改革意見加上土地、社保和戶口遷移三個配套文件,并提出“1+N”的配套政策體系。在土地、社保、教育、醫療、住房等配套政策方面實行3年過渡、3年保留、5項納入的“335”政策。
徐強說:“對農村土地設置設定3年過渡期,允許轉戶居民3年內繼續保留宅基地和承包地的使用權及收益權。允許農村居民轉戶后繼續保留農村林地使用權,原戶籍地計劃生育政策、農村種糧直補、農機具直補等與土地相關的各項補貼共3項權益,最大限度地保障轉戶居民的利益。同時,農村居民轉戶后,在就業、社保、住房、教育、醫療五大保障上實現一步到位5項納入。”
為此有媒體報道稱,重慶戶改開啟了戶籍的“破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