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考評做“信息公開增量”,是為了吸納場內外更廣泛的社會參與,以監督短板、促進善治。
2月10日下午至11日上午,2016年度北京市級行政機關和區政府績效考評會召開,60個市級行政機關和16個區政府的負責人,迎來一場為期兩天的“現場考試”,市領導、部分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代表220余人現場聽取述職并打分評價。
經過7年多的實踐和探索,北京市政府績效管理已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制度體系。其中一個重要表現形式,便是對市級行政機關和區政府負責人進行年度述職述廉考評。今年的考評活動,被稱為近年來公開程度最高的一次,無論是形式上還是內容上,它都做了不少“信息公開增量”。
形式上,首次對績效考評會議開展網絡文字直播,新增近50名基層群眾代表評委名額,各單位績效任務落實情況還將向社會公開。
更關鍵的是內容。行政負責人述職述廉,對現場“評委”和公眾來說,不僅要看其成績,也要看其做得不足的地方。這點在述職述廉程序設計中就有所體現。如述職內容上,這次更加注重突出整改,述職述廉報告把工作整改情況作為第一部分和第一項評價指標。
這大抵是因為,整改既牽涉到前期工作的缺陷,又能反映后續的補救情況,往往最能體現政府績效的實質。由該角度看,富有誠意的述職述廉,既是總結問題,也是發現問題、正視問題的過程。
在績效考評的7項指標中,除了“創新創優”外,其他各項都有不同的區未能完成任務,這些情況都被特別標注、清晰呈現。像市編辦的考評意見就顯示,“奇葩證明”問題上,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衛計委“在清理證明方面的改革力度有待加強”。對民眾來說,知道了這些問題,監督才能更有的放矢:問題到底卡在哪,又由誰來負責?這也為更深層次的公開(公開具體原因、相關細節等),做了鋪墊。
還有些問題較具普遍性,如這次最突出的是“依法行政”項目下的政府網站公開問題,16個區無一例外,都存在部分下屬單位網站首頁及欄目更新不及時、未開設調查征集類欄目等問題。這個問題被公開,也是不避短板,而在國務院加大網站普查行動的背景下,其整治應跟上步伐。還有14個區發現“財政執法監督工作力度不夠”,這有待更大范圍內的制度性糾偏,而今問題被擺上桌面后,就看對應地區與部門的整改動作了。
績效考評做“信息公開增量”,是為了監督短板、促進善治。畢竟,政府績效“得分”如何,仍取決于日常性的工作成效。述職和考評環節最終是由“評委”來打分,而在平時的工作中,其實每位民眾都是考評者與打分者。故而,科學高效的政府績效管理,除了有“終極性”的結果評估,還會有過程性、即時性的評估與監督。在拓寬最終考評環節的大眾參與的同時,也為社會對政府工作監督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有社會民意深度參與的政府績效考評,其最大的意義,不在于給出具體考評結果,關鍵是通過建立公開而開放的考評儀式與評估體系,來回應和確認“權力來自人民”這一常識,以令各級官員更自覺接受和習慣社會評價監督,確保所有施政行為都能立足于“對人民負責”的價值基點。這也是績效考評做“信息公開增量”的意義指向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