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全覆蓋”是項大工程,干好了肯定出政績,但不能本末倒置,將民生工程按政績工程的套路干,急哄哄地“大干快上”。
內蒙古自治區計劃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使農村牧區的危房、道路、文化、醫療等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但因工程多、投資大、時間緊,計劃實施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某旗一個村的危房改造工程拖欠工人工資、多次停工、遲遲未竣工,致使46戶群眾不能如期住進新房,13戶農民寄住鄰居家,部分群眾無奈搬進毛坯房里受凍。
對此,當地民眾頗有怨言。現在天氣越來越冷,尤其是新聞披露的那個旗,氣溫已達零下20攝氏度,“晚上冷得睡不下,早晨凍得起不來。拆了房子,害得人沒地方住,前段日子三天兩頭病一場”。有村民向記者大倒苦水。一項民生工程竟搞成了一個“民怨工程”,對政府、施工單位、村里和村民來說,可能都始料未及。但是認真一想,這樣的結局原本也是可以預料并最大限度避免的。
比如,內蒙古自治區的“十個全覆蓋”工程,自2014年啟動,計劃用3年時間完成。這個總體規劃是務實的。但令人不解的是,某些地方為什么不能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分步驟施行方案,按照輕重緩急分期分批實施呢?新聞披露,內蒙古天亞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中標承包石寶鎮全部23個村的危房改造建設項目,發包合同協議書約定,工程于今年4月29日開工,8月31日竣工。也就是說,“十個全覆蓋”中開銷特別大的危房改造工程,居然要在短短4個月內完成,而資金又嚴重不到位,工人拿不到工資,不停工才怪。
又比如,報道涉及的那個旗2016年“十個全覆蓋”工程總投資16億元,目前已完成15億元。而該旗去年公共財政預算總收入才15.4億多元,一個單項民生工程投資就超過其一年的財政收入,如何承受得了?常規的教育、醫療、行政、公用事業建設與維護怎么辦?難道所有的基礎性工作都必須為一項政府目標工程讓路嗎?
據稱“十個全覆蓋”工程可以使農村的住、行、衛生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這當然很好,很民生,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農村的居住條件差、衛生水平低、交通不給力等問題,絕非短時期形成,也不可能在短短幾個月內大改觀。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項長期任務,不可能依靠運動式工作法一蹴而就。
有多大的財力辦多大的事。現在不是空喊“有條件要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時代了。政府靠企業墊資,企業又靠包工頭墊資,包工頭沒錢或不愿額外拿錢出來墊,就只能拖欠工人薪水了。如此搞工程肯定會出大問題。
“十個全覆蓋”是項大工程,干好了肯定出政績,但不能本末倒置,將民生工程按政績工程的套路干,急哄哄地“大干快上”。民生工程既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科學穩妥推進,別指望一口吃出一個大胖子。即便是真搞政績工程,也別忘了“欲速則不達”的古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