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葉檀:我眼中最無前途的十個中國城市(全)
時間:2016-10-25 07:33:19  來源:葉檀財經  作者:葉檀 

  在篩選的標準上,首先是人口流失的地級及地級以上城市,這些城市在此前三十年以制造業發展為主體的工業化改革中,作為人口的輸出地,人口作為勞動力源源不斷地流出本地。目前面臨經濟轉型期,人口仍在源源不斷地流出本地,只不過換了一批人,當地有想法、有實力的人率先出走,給當地留下一地雞毛。
  其次是一個城市只有幾個國企主導的行業,并且大企業辦社會,使得城市服務業無法細分,導致當地市場意識落后,父母熱衷于逼迫子女考公務員、進入國有大中型企業,從進入的第一天就可以看到退休的那一天。
  第三是人均財富占有量低,教育相對不發達,相應的消費數據也較低。
  除此之外,還包含了我對當地城市未來發展的預期,這一部分源自我在各地的實地感受,比較有彈性。
  必須強調的是,排名不分先后,不是第一個寫的城市就最糟糕。

0245e5fe007bc8ef27da9a2e4c40aed6.jpg

    1、長 春

  根據2015年新華網轉發《人口快速流失 在這10個城市買房要當心貶值風險》文章中,作者根據相對確實的小學生在校人數進行統計,列出了從2008年到2014年小學生人數快速下降的十個城市。東北人口流失上榜的城市最多,包括哈爾濱、長春、大連三個城市。筆者與地級以上城市的統計公報相參照,可以看出人口的漲落。

  長春2005年小學生人數為47.6萬人,2010年為42.2萬人,2015年人數為38.4萬人,連續下降,情況比沈陽更糟糕,沈陽的數據中間有過反彈。哈爾濱也是如此,從2005年到2015年,人數連續下降。

  撇開小學生數量,從2009年到2014年人口流入數量來看,顯示大連是東三省人口流入最多的城市,流入52萬人,其次沈陽流入42萬人,而后是長春流入16萬人,哈爾濱流入2萬人。從吸納成年人就業與城市吸引力看,長春與哈爾濱情況比較糟糕。
  
  從人均本外幣存款與消費來看,毫無疑問大連仍然是東北最高大上的城市。長春人均本外幣存款從2005年的2.824萬元,到2015年的11.376萬元,看上去增長不少,但沈陽為16.928萬元,大連為19.843萬元,對比之下可以看出長春的人均財富積累量不算高,在全國勉強算得上中游略偏下的水平。

  財富占有率不高直接影響了居民消費心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14年為2217.5億元,看上去不少,人均為28690.65元左右。而沈陽與大連的社會零售品銷售總額均超過了3000億,無論從人均還是總量,長春都相對落后。

  長春曾是偽滿洲國的都城,建國后東三省是中國最重要的重工業重鎮,中央政府將中國最早的汽車工業落戶長春,長春與沈陽、鞍山、大慶共同成為了共和國的驕子。長春的一汽奧迪曾經如此領風氣之先,這一汽車工業如果在東南沿海地區,不知道有多少汽車產業鏈已經形成,汽車城早已成型,圍繞汽車的高端旅游與文化服務也已經成型,可惜的是,長春居然長期未能形成配套產業鏈,汽車城興起很晚。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長春汽車工業大幅度滑坡,后起的上海大眾、天津豐田、廣州本田等城市紛紛彎道超車。

  長春在東北的地位現在連沈陽、大連都比不上,是一個名符其實失落的城市。根據2016年8月18日第一財經網的文章《近十年城市經濟競逐:長沙重慶領跑 東莞溫州大減速》,2005年長春GDP為1508.6億元,2015年為5530億元,僅好于南寧等少數省會城市。一個如此重要的重工業城市淪落到這個地步,實讓人扼腕嘆息。

  作為黑色的花絮,以前曾經認識的一個長春企業家,因為與鄰座一言不合就被捅死,在企業家行列中生命如此消失的,我聽到的很少。
  
  2、哈 爾 濱

  哈爾濱興起于20世紀初,是中俄文化會聚之地,城市遍地俄式建筑,這可以說是一座非常有特色的城市。很遺憾,上次去馬爹爾吃俄餐,其菜式與服務、環境,都是一次災難性的回憶。

  從2005年到2015年,哈爾濱的GDP從1830億元到5751.2億元,十年時間增加了3921.2億元,平均年增392.12億元,在省會及特別市中排名偏后,甚至比長春還低。

  這不奇怪,作為資源與農業主導的省份,黑龍江最引人關注的GDP重鎮是大慶,哈爾濱應該是省內的消費、金融、資源調度城市。可惜,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隨著大慶等資源性城市日落西方,哈爾濱必須找到自己新的發展方向。

  哈爾濱有發展中國北部旅游地產、俄羅斯文化深度游、特色農業金融的基礎,由于發展滯后、人才匱乏,雖然當地政府已經在努力,但相對發展速度慢。加上受俄羅斯經濟不振的拖累,邊貿數據極不景氣。
  
  黑吉遼作為農業重鎮,非常依賴政府的農業改革、土地改革政策,沒有這方面的改革,沒有辦法形成高效的大農場與之伴生的農業品牌。加上當地資源性城市,居民形成了依賴國有大中型企業就業的習慣。我聽到的情況是,到現在為止,一些父母還在逼子女進入自己所在的企業,形成了非常不良的市場生態。

  從小學生的數量看,哈爾濱甚至還不如長春,屬于難兄難弟。2008年,哈爾濱小學生人數為48.1萬人,2014年只剩下41.4萬人,6年下降了14%,遠遠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屬人口明顯流失地區。在全國省會以及副省級城市中,黑龍江人口流入排名最后一位,為2萬人。筆者身邊朋友在海南買房的,黑龍江的人數讓人矚目,因此有人戲稱三亞為“黑龍江省三亞市”。

  與長春、大連一樣,哈爾濱的高等教育不算落后,從高校數量看遠遠好于深圳,哈爾濱的人均本外幣存款從2005年的2.699萬元到2015年的10.078萬元,比長春更差。有個好處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較高,達到3394.5億元。從房地產租金看,哈爾濱的漲幅在國內也不算慢,這個城市骨子里擁有消費基因與服務基因,現在被割裂了太長時間,亟需恢復。

  黑龍江的齊齊哈爾等城市人口流出更快,齊齊哈爾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全市凈遷出37779人,2013年這一數字為25381人,流出速度加快。周邊城市的衰落,無法成為省會城市的喜訊。

  3、沈 陽

  在東北三省中,遼寧是人均本外幣存款最多的、也是常住人口最多的省份,從理論上來說,作為遼寧省會的沈陽,應該情況在東三省中最好。

  事實并非如此。遼寧省內有個強大到可以與沈陽爭奪資源的城市大連,從發展速度與市場觀念看,如果大連經濟遲遲無法復蘇,包袱沉重的沈陽不可能好到哪兒去。

  沈陽雖然在東三省中人口流失比較少,但從小學數量看未來勞動人口處于下降趨勢。2005年沈陽小學數量977所,到2015年直線下降到274所,小學生數量倒沒有嚇死人的下降,僅從39.7萬人下降到36.51萬人。幸運的是,沈陽的高校數量與人數,在省會城市中并不落后。
  
  GDP增長較為緩慢,2005年沈陽GDP2084億元,2015年升至7280.5億元,十年時間上升約3.494倍。對比其他發展較為緩慢的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這個數據不像這兩年的GDP數據這么讓人難堪。長沙從1520億上升到8510億元,上升約5.6倍; 貴陽從603億元到2891億元,上升約4.79倍; 昆明從1062億元到3970億元,上升約3.74倍; 其他太原、石家莊、溫州、東莞等城市,增速也不快。

  現在,東北GDP在全國墊底。2015年,遼寧省以3%的增速在全國排名中墊底,東北三省GDP增速均列入倒數五位。2015年遼寧省固定資產投資出現負增長,降幅達到27.8%。

  沈陽人均本外幣為16.928萬元,位居中游,在東三省的省會城市中是最高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15年為3883.2億元,按照829.1萬的常住人口,消費總量不算少,無論從財富從消費從教育還從城鎮化數量的角度衡量,沈陽是有歷史底蘊的,很可惜,這個底蘊給折騰得七零八落。

  遼寧曾經有過計劃經濟的好日子,從1953年到1957年“一五”期間,蘇聯對新中國工業領域援建的156個項目中,東北包攬56項,僅遼寧就占據24項,這是中國計劃經濟最徹底的地區。計劃經濟的壞日子也曾經有過,并且從中國進入市場經濟之后,日子越過越糟糕,制度趕不上市場發展的趟兒。尤其是重化工業過剩之后,包括沈陽在內的東北轉型首當其沖。

  據《新京報》今年2月24日報道,整個東北地區95%是傳統產業,新興產業僅占5%。沈陽作為東北的中心城市,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比例也高達9比1。近兩年不僅固定資產投資量下降,全社會的研發投入也嚴重滯后,遼寧省的全部企業中,有研發機構的僅占到2.7%,位列全國倒數第一;有研發活動的僅占4.5%,全國倒數第二。

  制度、觀念、基礎,決定了東北轉型成功會比東南沿海地區慢得多。雖然東北、遼寧有全國一流的工程師、大規模受過訓練的工人,無奈成為珠三角、長三角的人才輸出地,當地的人才沒有高效配置。

  電影《鋼的琴》是本好片子,很多人認為反映的是沈陽鐵西區,鋼廠舊廠區如同鬼城,一片狼藉。并不奇怪,沈陽也是中國房地產庫存較高的城市,沒有多少外地人愿意在此地購房,享受東北風光。

  東北還有其他城市,但重要省會城市已經如此,其他城市可想而知。

  4、蘭 州

  蘭州人口流失速度與東北城市、與太原相當。

  2008年,太原在校小學生人數29.8萬人,到2013年(2014年數據沒有查到)為25.4萬,5年下降了14.8%(全國小學生5年平均下降9.4%)。2008年,蘭州小學生人數為23.5萬人,2013年為20.3萬人(2014年數據未查到),5年里小學生人數下降了13.6%。

  與銀川這樣的較小城市不同,蘭州、太原經過此前煤炭、石油等行業的發展,人均財富有了提升,已然培育起一個新富階層。
  
  太原2015年本外幣存款高達10830.05億元,人均本外幣存款在25.08萬元; 蘭州2015年本外幣存款7945.82億元,人均本外幣存款為21.543萬元,全國排名不算落后,在深圳的一半左右,在西北城市中令人垂涎,高于西北經濟最大門戶城市西安。

  蘭州的經濟數據勉強過得去,建立在大規模投資的基礎上,2005年蘭州GDP為567.04億元,2015年為2095.99億元,上升約3.7倍,低于銀川的5.13倍與西安的4.17倍。

  經濟增速就比較漂亮了,根據蘭州官方數據,2000年到2002年,甘肅省經濟增速在10%以下,從2003開始的十年間,在10%以上。蘭州市生產總值增速2000年的9.2%,2007年達到12.5%,2009到2013年均增長率14.3%,2015年也在8%以上。相當漂亮的數字,所以蘭州是在發展。

  經濟結構沒有太大變化,從2004到2012年,輕重工業比重變化不大,重工業比重遠遠大于輕工業比重,蘭州的文化產業與周邊西安、南寧等城市的差距在拉大,政府意志過于強大,但又沒有強大到受寵,成為西北獨一份的程度。對于蘭州這座城市來說,最要命的是沒有培育起大型民企,我們說不出當地的知名產業和企業,城市定位模糊不清,從西北門戶到西北工業重鎮似乎都沾得上邊,在西北的經濟、教育地位與西安越拉越大,再下去要與西寧等城市為伍。

  從高鐵圖、從教育資源、經濟資源、人口資源看,西安是西北獨一無二的中心,蘭州、銀川等城市只能靠特色生存壯大,如果沒有長板理論中最長的那塊板追求城市高溢價,蘭州將被西安等中心城市和其他特色城市壓得沒有出頭之日。

  根據蘭州市出臺的《“十三五”規劃綱要》,十三五期間,蘭州將擴大文化旅游合作、建設絲路信息走廊、全力打造綜合交通樞紐、大力建設國際港務區、深化國際經貿合作、推動區域合作發展。從這個規劃中,我們仍然看不出,特色在什么地方。

  5、大 同

  大同雖然有石窟,是中國著名旅游城市,但文化產業在經濟中很不占主流,人們印象中是遮天蔽日的塵土,這與大同過于豐盛的煤炭資源有關,也與大同歷史上是軍事重鎮無法大力發展經濟有關。

  過去60余年,大同向全國輸送煤炭24億噸。1984年,大同市被國務院列為13個全國較大的市之一,與重慶、洛陽、無錫等城市比肩。沉浮起落,現在,大同與重慶、無錫無法相比。
  
  2005年,大同GDP為370.06億元,到2015年GDP上升到1052.9億元,上漲約2.85倍,略低于省會城市太原的3.05倍,這個速度在國內較低。

  常住人口從2005年到2015年的十年時間,增長不到30萬,在校的小學生人數從34.1萬大幅下滑到19.8萬人,人們對未來預期不佳,紛紛把孩子送出本地。這是山西各城市的常態,只不過大同、運城數據更典型更可怕而已,在煤炭產業發展過程中,各地富豪忙著把孩子送出去讀書生活。

  從大同可以看出當地經濟結構不良、貧富分化嚴重,重化工業忽上忽下、煤價忽上忽下之際,總有一些人靠煤炭發了大財,總體財富的提升有助于經濟度過目前的難關,很可惜,山西不然,不僅省會城市太原的財富數據不佳,其他城市更是如此。

  大同2015年人均本外幣存款為7.10萬元,在山西各市中已經算不錯,其他如呂梁、臨汾等城市更糟,財富數據不佳導致大同消費不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去年為567.7億元。有一種可能,地方富翁不僅把孩子送出去,也把資金轉向其他大城市包括省會太原,而不是留在當地。

  在經濟煤炭價格不振時,太原大同經濟不好可以理解,但在煤價瘋狂上升時,當地的經濟與財富仍未得到較好的配置,說明當地經濟缺乏良善的制度支撐,大同在山西省內的經濟地位一路下滑,同煤的情況就可以揭開冰山一角。
  
  大同這個城市的未來如同其原掌門人耿彥波一樣不可琢磨,充滿不確定性。據《財經》雜志報道,2008年2月耿彥波出任市長后,從2008年到2012年,城建投入共達1000億元,除去社會資金,政府投入大約六七百億元。2013年2月7日,耿彥波前往省城太原擔任市長,大同部分市民要求耿留任。雖然已經開工的工程繼續開工,但古城西城墻未按原計劃于8月合攏。大同現在如半邊陰陽城,一部分做好的花團錦簇,另一部分難以入目。《財經》報道,大同古城成為一種奇異的混雜:以四面城墻為界線,一座座修繕完備的古建筑群落巍峨高古,頗有北魏遺風,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新場所,但深入到老城的細部,卻如同步入一座鬼城,尤其夜晚時分,站在華燈初上的東城墻上俯瞰,老城內黑黢黢一片死寂。2015年,大同全市房地產業開發投資139.2億元,比上年下降41.4%。只這一個數據,就可以得出財政緊張的結論。

  幸運的是,大同未來的發展方向清晰,與北京接軌毫不含糊。提出“大開放”,強力建設東承首都、西接絲路、南貫三晉、北通蒙俄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大旅游”,激活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重磅打造通向世界的旅游度假目的地;“大產業”,全力承接京津溢出產業,緊盯新興產業,厚植發展優勢,走永續發展的綠色之路。

  一句話,只要有綠色制造業,對接北京成功了,成為北京的后花園,成為連接塞上的特色城市,大同也就有了未來。現在,在定位方面與大同競爭的不少,北京的后花園暫時輪不到大同,苦日子還得過幾年。

  6、洛 陽

  我一直夸獎河南鄭州發展快,現在不得不說說河南另一個發展不那么快的城市,洛陽,發展確實比較慢。

  在水運時代、宋代以前,洛陽是中國經濟重鎮,但到了鐵路時代,經濟重心就逐漸轉移到了鄭州,隨著鄭州高鐵、航空、公路樞紐的建成,馬太效應造成的情況就是強者恒強,現在無論從基礎設施投入、人口流入,洛陽都不能與鄭州相提并論。洛陽就是再蔑視鄭州的沒文化也沒有用。

  雖然洛陽總體GDP增長還不錯,并且在國內排名還不算低,在河南也是鄭州之外的獨一份。但僅從GDP的增長一個數據就可以看出來,洛陽是一個找不到方向的城市,是一個沉迷在歷史中的城市,現在還沒有能力讓歷史煥發生機。
  
  2005年鄭州GDP為1650億元,2015年為7315.2億元,相比之下,洛陽1111.5億元,與鄭州相差無幾,但到2015年僅3508.8億元,10年增長3.15倍,比昆明、長沙、蘭州還要低。

  2015年洛陽服務業發展在省內較低,洛陽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236.39億元,同比增長5.0%;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740.66億元,同比增長8.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6.6%;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531.70億元,同比增長10.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0.0%,拉動GDP增長3.7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13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2個百分點。這說明當地細分市場并不發達。

  在最新的高鐵規劃中,洛陽也比較悲催,根據《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16~2025年)的規劃圖看,呼南高鐵從山西晉城進入河南后,向東拐了個大彎兒,經焦作、鄭州與鄭萬高鐵相連,避開了原本可以經過的濟源、洛陽,民間呼吁強烈,這一線路從豫西的洛陽走顯示更直接成本更低,但洛陽暫時被“拋棄”了,規劃與省內經濟地位同步下降。

  目前,洛陽人口僅次于鄭州,從小學生數量來看,從2010年63.95萬人下降到58.28萬人。總體上看,這五年各城市小學生數量下降是常態,但河南人口極多,鄭州、南陽等城市小學生數量還在上升,從本質上來說,洛陽是一個資源與人才流出的城市。

  洛陽擁有的財富與鄭州根本不是同一個數量級。2015年人均本外幣存款為6.20萬元,而鄭州為17.699萬元,雖然跟其他地級市相比,洛陽是最高的,但差距會越來越小。

  未來,洛陽只能做特色城市,同時保持住河南省內第二大市的位置。這并不容易,要知道,鄭汴城市群提升的是開封的地位,沒洛陽什么事兒。對于洛陽來說,提高在全國規劃中的地位,找準未來的工業方向,大力拓展服務業,才是大事正事。首先要提高城際鐵路等級,與鄭州聯系到一起。
  
  所幸的是,今年3月份,洛陽市發改委在回復網友關切時稱,該線路在焦作形成2條路線,過境洛陽和鄭州。

  7、南 昌

  南昌是個讓我比較糾結的城市,前途不算漆黑,與中西部小城市相比,南昌發展得還算不錯,紅谷灘也算是國內房價一度增長較快的地方。

  選擇這個城市估計會引起一些人的驚訝,如果說東北某些城市暫時無可救藥,那么南昌就是一個染上了小病而整體經濟體里面免疫力較強的城市。
  
  在長三角城市群里面的重要城市中相對落后。但南昌在整個長江中下游的省會地區中基礎不強、未來發展模式不清晰。

  從2005年開始到2015年,南昌的GDP從1007.7億上升到4000億,10年時間上升3.97倍,略高于太原等城市,低于長沙的6倍左右,與杭州、南京等城市總量差距更大。

  江西省內沒有城市可以與南昌競爭,南昌是人口流入地,從2010年到2015年,常住人口五年增加26萬左右,但較為真實的小學生數量在下降:從2010年的1047所小學下降到2015年的904所小學,學生人數從43.66萬下降到40.67萬,江西省內的人才與企業家流失也較為嚴重。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東南地區,江西是個傳統農業省份,距離海洋較遠,小農經濟和思想比較重,并且官場生態與民間信用生態不大良好。我有個朋友就在南昌附近上了個投資的大當,與當時的領導人提倡的植樹相關。環保是好事,南昌也是全國首批6個低碳試點城市,但補貼的腐敗使得綠服成為綠腐。

  從武漢到長沙,南昌是2030年規劃中高鐵不算太發達的地方,與南京、武漢等城市不可同日而語。在華東城市圈中,目前從城市群的粘合度來看,只是從南京幅射到合肥,而南昌則是下一波大經濟轉型的幅射地,目前還沒有根本性變化的跡象。

  8、溫 州

  什么,溫州,有沒有搞錯?這是中國市場經濟的發源地之一,是我國最富裕的地區之一,溫州人足跡遍布全球,炒房有溫州幫,現在炒股也有溫州幫,溫州人是中國的猶太人,也是中國最具有金融意識的群體,說溫州前景黯淡,搞錯了吧。
  
  沒有錯。溫州人有前景,不等于溫州有前景。

  溫州有特色,此前的特色成為其發展之源,現在則桎梏了溫州的發展。

  首先,溫州城市缺乏規劃,基建不太好,以前這一景象受人稱道,小政府才能發展起大市場。當城市發展到了一定階段,起碼說明此處缺乏規劃發展的自組織能力,或者說,這幫先富起來的人沒有得到制度的支撐,可以向著規劃健康發展過度。現在,溫州資金無論炒房還是炒股,以兇猛的賺快錢為主,這說明溫州人存在恐懼心理,以規避未來的不可測的風險。這樣的恐慌對于當地經濟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其次,溫州人圈子相對封閉,以前做為信用圈互相支撐的基礎受到稱道,現在我們知道,一旦發生大型經濟周期轉變,老鄉的信用擔保體系會從如履平地變成火燒連營,一場大火就能燒掉擔保體系。溫州金融創新曾經那么受重視,但到現在為止,溫州的金融創新并沒有取得重要成果。這既有外部的因素,也有當地文化基礎的因素。

  無論是婚姻還是其他,溫州人形成密不透風的圈子,有點像潮汕商幫。在市場經濟剛起步之時,這樣的做法可以形成合力,但發展到一定階段,只有深圳、北京這樣的移民城市才能合最優秀的人才之力,而在溫州當地卻很難做到,溫州不是一個開放的移民城市。
  
  一些溫州人在外地可以是人中龍鳳,我認識一些很優秀的溫州企業家,但到了當地,卻因為池水太淺得不到太大的發展。他們大規模地移居外地,很多移居到紐約、巴黎。

  第三,溫州人有錢,地球人都知道。但從本外幣存款來看,2015年溫州人均10.51萬元,遠不如紹興和寧波,跟唐山這些城市差不了多遠,寧波人均本外幣存款20.67萬元,紹興13.99萬元,金華12.63萬元——問題來了,溫州的資金流向了哪兒?為什么不能沉淀在當地?為什么富裕之后,還在笑傲鄰居這些面子工程上涂抹?

  再看教育,溫州雖然有8所高校,只有寧波的一半,嘉興也有10所,又一個問題是,溫州的資金為什么不能在三十年里積聚起足夠的教育資源,作為未來經濟發展的后勁?

  溫州是這樣的一個城市,顯示了在傳統文化中放松管制,城市能夠達到的市場化發展前景。同時也顯示了,沒有市民文化、規制文化為支撐,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經濟圈中,資金會怎么運作,人會往哪兒走。

  溫州希望溫商回歸,他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當地的環境,以及當地并不鮮明的經濟特性,使得溫商的回歸,更多地基于感情,而不是基于理性。

  9、唐 山

  尋找不同城市的統計數據,統計數據的詳盡與尋找的難易,是非常反映政府部門的服務意識的。唐山就屬于數據比較粗陋的城市,從統計公報中,無法找到2005年、2010年的中小學生人數等數據,通常來說,數據越是詳盡的城市,市場化程度越高,河北一些地區的數據屢有缺失。

  從很多指標看,唐山在河北省內城市中不算落后,正因為唐山的工業基礎,使得唐山的轉型之路尤其艱巨。從2005年到2015年的十年時間,石家莊的GDP增長了2.94倍,唐山的增長3.01倍,高于石家莊。同樣是人口大市,唐山2015年的人均本外幣存款為9.56萬元,雖然只是北京的十分之一,卻是河北省內最高的。

  唐山普通高校有7所,在河北省內僅次于石家莊、保定,研究生人數也不少,2015年有2.498萬人,作為河北一人重要的工業基地,此地應該是聚集了一些人才。

  按理來說,唐山是河北省內經濟基礎雄厚的城市,為什么前景有些迷茫,重要的原因是京津冀一體化過程中的定位,這是京津冀中的東北門戶城市,離北京也勉強夠得上一小時城市圈,但唐山的產能過剩是實實在在的,沒有任何政策能夠幫助唐山盡快轉型。

  以往沒什么存在感的省會城市石家莊找到了存在感,廊坊更不必說,依仗靠近北京的區位優勢,收獲了北京資源溢出的大量紅利,現在不是燈下黑,而是背靠大樹好乘涼。

  唐山的定位是什么?唐山有文化旅游生態旅游,有綠色產業,有現代物流產業,這些都不錯。關鍵是,以鋼鐵為龍頭的重化工業怎么辦?
  
  不管是不是京津冀一體化,唐山的鋼鐵產能過剩是實打實的,只要牽涉到制造業升級,牽涉到壓縮過剩產能,就是最困難的。根據河北省化解鋼鐵過剩產能的任務安排,2013年到2017年底,唐山市需要凈壓減煉鐵、煉鋼產能2800萬噸和4000萬噸,分別占河北省壓減產能的42%和59.5%,僅從這個數據就可以看出,唐山市的壓力。這還沒有結束,要知道,在京津核心區域壓縮產能的過程中,首鋼那些產能會向哪兒轉移?那些圍繞著重化工業的就業人口怎么辦?

  現代研發,現代物流,不是說說就行的。別忘記了曹妃甸當年的油田大喜訊,現在怎么樣了?這樣的大報喜訊,透露出當地某些吃了興奮劑,務實匱乏的消息。

  10、大 連

  大連是我看過最有市場氣息的東北城市,可惜,被本地區其他城市帶累壞了,也被復雜的東北亞局勢帶累了。

  以前去大連,當地人有滿滿的精神氣,看得出作為東北經濟發展重鎮的驕傲,而現在,這樣的驕傲已經不見,大連當地的朋友會坦承最近幾年發展的滯后,在懷念經濟高速增長時同時,憧憬金普新區無限的發展前景,作為對沖未來風險的最大利好因素。

  大連入選不是因為過去經濟不佳,而是未來前景不夠明朗; 不是經濟基礎不好,而是有好幾年迷失 了發展的方向。
  
  作為東北亞的重要港口,大連本可以成為連接東北亞經貿的重要港口,但一度外資撤資較為嚴重,直到最近的外資投資數據才有所好轉,主要集中在新區,是大力招商引資的結果,不知道勢頭能不能穩定。一度亞元之議盛行,東北亞經濟有連成一體之勢,這對大連是極大的利好。如今地緣政治不平衡,東北海洋城市大連不可能不受沖擊。

  1到8月,大連金普新區實際利用外資8.29億美元,占大連市利用外資總額的近40%;增資項目22個,新增投資總額152.463萬美元,同比增長870%;新批外資企業42家,投資總額147.252萬美元,同比增長44.5%。

  大連的在校小學生人數無法統計,但從統計公報上得知,小學數量從2010年的912所下降到2015年的745所,小學生人數在下降,但似乎情況好于沈陽。從高等教育的數量來看,這五年數量有所下降,不如沈陽,但研究生的數量則與沈陽不相上下,大連高等人才較多,目前的海事等大學在全國擁有重要地位,就看怎么留住人才。

  大連的GDP從2005年的2150億元,上升到2015年的7731.6億元,上升3.6倍左右,而沈陽同期從2084.1,7280.5億元。不可忽視的是,2015年沈陽的常住人口超過大連100多萬,大連人口少而GDP排名省內第一,作為遼寧經濟重鎮的位置不言而喻。

  大連人均擁有財富略高于沈陽,比本溪等城市高于兩倍有余,是名符其實東北最富裕的地區,可惜的是,從消費數據來看不算高,可能此地存在較嚴重的貧富分化。最讓人擔心的是,大連可以傳染上其他東北城市的弊端,城市服務業不夠細分,導致城市發展缺乏內地的強勁動力。并且,隨著省會城市資源的集聚,與大連爭奪資源的情況可能會加劇。

  圍繞著大連特色的工業、遠洋運輸、定價、服務等產業鏈,很可能因為城市產業鏈細分不夠,以及周邊強烈的非市場化環境,無法得到長足的發展。大連是東北經濟的風向標,如果大連能起來,可以帶動一片發展,如果大連都發展不起來,其他地區也就可想而知了。

  必須強調的是,同樣是東北城市,同樣未來前景迷茫,不同的城市大不一樣,大連情況較好,從房屋租金、消費與政府對市場化的重視來看,哈爾濱次之,長春等而下之,其他城市就不一一列舉了。

●● ●

  這一系列到此初步告一段落,其他侯選城市也有,比如淮南、株洲等地,但考慮到典型性,選取了上述城市。我們客觀評價,希望中國城市化未來更順利,現在是中國城市圈與行業重構的大時代,需要更多地理性探討。如果有可能的話,未來我們會選擇一兩個城市與行業,展示轉型的廣闊空間。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