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愁、穿不愁,教育、醫療政府兜,保障難點是安全房。”脫貧攻堅,一大難點是住房:部分偏遠山區生存環境惡劣,可少數群眾不愿搬遷;沒錢也想蓋大房子,寧可欠一屁股債。(10月23日 《人民日報》)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在邊遠貧困地區,扶貧是一道繞不開的坎。解決貧困群眾住房難題,更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但由于群眾的一貫觀念,蓋大房子才有面子,寧可欠錢也要蓋大房子。一方面是扶貧的目標要實現,另一方面是貧困群眾的脫離實際的想法,成為扶貧過程中必須要平衡好的問題。
與那些寧愿貧困也不愿搬遷的貧困戶相比,欠錢也要蓋大房子,恰恰成為扶貧難題中的另一端。是蓋大房子,讓脫貧成效更“顯眼”,還是蓋經濟型的房子,讓扶貧更有穩定性,這事關扶貧的效果與成敗。
扶貧,是幫助貧困群眾脫離貧困狀態,當然要提升住房水平。但解決的程度應該是“經濟型”的,而非“豪華型”的,特別是對于貧困家庭來說,欠錢蓋大房子,使政策在幫扶上打了折,也讓貧困戶在貧困的邊緣上徘徊。“因房返貧”反而成為脫貧中的新問題、“負資產”必須要正視。
扶貧的目標是共同富裕,共享發展成果。但要逐步兌現,并且需要貧困群眾的努力。精準扶貧,不僅要讓貧困群眾能夠脫貧,還要在如何脫貧,達到什么樣的脫貧上實現共識。這就必須要平衡解決好面子和里子、基本需求和長遠需求的關系。
在國人的心目中,房產問題是財富象征,房子越大越似乎越有錢。貧困戶當中也同樣有這樣的思想認識。在娶妻、居住有面子等多方因素的左右之下,欠錢蓋大房子就有了足夠的支撐動力。但欠錢蓋大房子,又脫離了貧困群眾的現實生活基礎,一味追求大房子,只能陷入經濟的泥淖中,無益于盡早全面脫貧目標的實現。
保基本住房,應該是扶貧過程中需要把握的尺度。這一點,既需要扶貧部門在扶貧過程中要掌握好尺度,也需要引導貧困群眾有這樣的基本共識。推進異地扶貧,前提和基礎是保證貧困群眾的基本住房需求。在此基礎上,幫助貧困群眾建立起可以致富的產業時,待貧困群眾有了更為殷實的經濟基礎時,再花錢蓋大房子,方可說得過去。
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幫助貧困群眾全面脫貧,讓貧困群眾脫離住危舊房的困境,就是要伸一把援手,幫一把,但又不是大包大攬,把貧困戶“供養”起來。就像幫貧不幫懶一樣,欠錢也要蓋大房子,這樣的觀念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變了味,抵消了扶貧的成色,需要及時幫群眾扭轉過來。房子是財富的象征,但又不是全部。欠錢也要蓋大房子,當是全面脫貧當中的“思想之貧”,更要在扶貧中注重扶志,讓貧困群眾自覺轉變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