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15日電(記者 張希敏)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主辦的《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簡稱:《體系》)研討會15日在北京閉幕,與會專家指出,城市化質量評估的核心是“人的城市化”。
主辦方表示,據統計,2015年,中國的城市率已達到56.1%,對于已經搭上城市化高速列車的中國而言,城市化的質量決定中國未來經濟的高度?!吨袊鞘谢|量評估體系》作為中國城市化研究工程立項研究,填補了中國沒有完整的、全面的能考核中國城市化質量評價的空白。
山東師范大學商學院城市與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程道平從人口市民化綜合、產業和就業支撐市民化、城鄉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和新型城鎮建設六個方面闡述了對《體系》的內涵。他認為,我們對城市化質量概念的理解應有所延展,城市化質量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城市化”,雖然從國家層面上著重強調的是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但外來城鎮人口遷移的落戶市民化,本城市棚戶區、城中村居民的完全市民化,以及城市非戶籍常住人口(居住證人口)的城鎮化,都應成為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中的重要部分。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王凱表示,應首先確定評估體系要對準的受眾是哪個層次,因為站在不同角度,評價的標準就會大不相同。王凱分析認為,從普遍意義上而言,城市化質量大體包含三個方向,一是市民化,這是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的總體要求;二是城市建設質量,既包含硬件建設,也包括軟件建設;三是城市公共管理,也就是人的權益保障問題。《體系》要在此基礎上實現從追求數字到追求質量的轉變,要界定統一的口徑,制定科學的分析方法,要有嚴謹的數據出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這一體系是長期的、可持續的。
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袁崇法認為,城市化絕不能僅僅盯住數據的變化,因為城市化體現的是一個國家全部的人口和經濟活動都以城市為中心,城市化涉及的問題包括就業、全民的生活方式以及現代的消費方式等諸多內容,因此,城市化質量最應關注的就是人的需求。在具體數據的采集上,可以利用大數據的優勢,實現采集,實現中外數據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宏觀室主任黨國英說,任何國家都存在人戶分離的現象,人戶分離進一步涉及到這一人群在城市有沒有標準住所的問題,城市理應為已有標準住所的人解決戶口,這也是《體系》要深入研究的領域和持續呼吁的內容。他建議《體系》可以增加“居住形態”這一內容,從而推動中國人的居住形態發生根本性變化,因為“居住形態”不但是土地制度問題,更涵蓋了居民消費形式等許多更深層次的內容。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資深研究員李津逵認為,《體系》要做到“簡單、明確、有效”。他建議《體系》的研究手法要進行創新,不能圍繞已有的統計數字做文章,要在大數據的基礎上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