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國取消農業戶口,全面推進人的城市化
梳理全國31個省、市、區出臺的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慶、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山東、河南、四川、安徽、湖北、湖南、江蘇、浙江、江西、貴州、云南、福建、廣東、廣西、海南、新疆、內蒙古、寧夏、西藏(不含港、澳、臺地區),各地出臺的“戶籍改革實施意見”基本圍繞2014年7月30日國務院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了具體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進一步調整戶口遷移政策。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有效解決戶口遷移中的重點問題。
二是創新人口管理。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建立居住證制度,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
三是切實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權益。完善農村產權制度,擴大義務教育、就業服務、基本養老、基本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加強基本公共服務財力保障。
人口向城市聚集,是工業化、城市化發展的必然結果。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一批大城市、特大城市應運而生,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規律。從國際經驗看,在城鎮化進程中,勞動力一般優先向特大城市聚集,直到城鎮化過程基本完成時,人口規模趨于穩定。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進程開始明顯加速,現在仍處于快速城鎮化進程之中,一些大城市、特大城市人口規模在不斷擴大。比如北京市的人口規模屢屢突破規劃限制,這說明中國的城市化并沒有跳出世界城市化發展的普遍規律,人為的城市人口規模控制不能阻擋人口城市化發展的時代潮流。這不是說我們在城市化發展面前無所作為而任由規律擺布,我們需要順應城市化發展規律進行人口調控,引導人口的合理流動。但我們必須堅持的公共政策底線是不得以“城市病”為借口減損外來人口的基本公民權利。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鄉村建設專委會副主任、北京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法學博士張英洪強調:“我們應當走尊重和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的新型城市化之路,而不是走限制乃至剝奪公民基本權利的城市化老路。”
我國的二元戶籍體制一直被認為是社會不公的主要表現之一。自上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實行以來,農民被長期限制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許多農民工及其后代在一個城市生活多年,卻因沒有戶口而無法享有與城鎮居民相同的教育、就業、醫療、養老等權利。二元戶籍體制終結,意味著將不再區分農村娃與城市娃,標志著城里人和農村人身份上的統一,打破了幾十年來城鄉分割的戶籍壁壘,是社會發展的一大進步。在城鎮化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戰略之一之后,中央希望借此將中國經濟由依靠出口向依靠內需轉變。毫無疑問,決策者希望中國特大城市的人口調控應通過優化人口空間布局,改善人口結構,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匹配平衡。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委員、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回復《城市化》雜志記者的微信語音中說:“二元戶籍體制違背了市場經濟由市場配置人力資源的要求,違背了公民社會自由遷徙的要求,也違背現代社會保障公民權利的要求,所以對戶籍制度進行徹底的改革是必然的。”
在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看來,“城鄉一體化”的戶口登記制度在本輪戶籍制度改革中意義非常大。這結束了中國自上世紀50年代起的二元戶籍體制,這不僅是相關部門工作內容上的合并,更是常年來固化在不同戶口上的利益的重新調整、分配。”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城市可持續發展專委會專家顧問、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李秀彬在接受《城市化》雜志采訪時說:從全國各省、市、區發布的戶籍改革實施意見看,決定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的區分,結合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政策的實施,無疑會進一步整合城市與鄉村的發展,推進城市化進程。特別是北京提出要重點研究“戶隨人走”這一很有人性化的人口管理政策。
金德鈞則認為,全國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是中央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