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陸續出臺的地方網約車實施細則持續“刷屏”。10月8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城市先后發布網約車經營服務管理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從駕駛員以及車輛配置方面提出硬性要求,并且北京市和上海市的要求更為嚴格。車輛供給驟減、司機大幅減少以及網約車車費翻倍,這將給滴滴用戶活躍度帶來巨大打擊。(《證券日報》10月11日)
很多消費者由衷地喜歡網約車。第一個原因是便宜和方便。各方大打價格戰時,可以花很少的錢打車,叫車速度快,基本解決了出行難、打車難問題。第二個原因是網約車的“鯰魚效應”。之前,出租車市場是“鐵板”一塊,出租車公司閉著眼坐享份子錢,缺少改革的動力,而出租車司機也對乘客挑肥揀瘦。網約車讓出租車市場面臨改革的壓力。
但現在,消費者對網約車的喜歡程度卻在下降。之前,為了培養消費者網絡約車的習慣,網約車公司投入了大量資金培育市場;現在,市場培育完畢,幾大網約車公司已經合并,自然沒有必要再當“活雷鋒”,打車價格自然上升。但是,讓人擔心的是漲價與否只由網約車公司說了算,乘客和司機都產生抱怨。
網約車還是不是攪動市場的“鯰魚”?應該注意兩方面的趨勢:一是把網約車管成出租車,二是讓網約車與出租車競爭的差異化。加強網約車的規范本來是好事,但門檻該多高呢?很多司機就表示,在補貼幾乎沒有、實際收入出現較大滑坡的情況下,若網約車從業考試復雜且不容易通過,自己選擇“走人”將是大概率事件。而戶籍限制必然導致司機數量的銳減。一些地方打算限制網約車數量,網約車豈不是又回到了“物以稀為貴”的準壟斷狀態?
而差異化競爭是否意味著網約車與出租車就此“井水不犯河水”呢?《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營服務規范(征求意見稿)》提出,駕駛員應在允許停車地點等候訂單,不應巡游攬客,不應在機場、火車站等設立統一巡游車調度服務站或實行排隊候客的場所攬客。既然網約車已經合法,也不會進入出租車排隊候客的場合,為何不允許網約車在機場、火車站接客?假如,出租車排隊的時間過長,又或者出租車并不愿意跑短途,如何保證乘客利益?當然,差異化競爭也意味著收費的差異化,這會不會加重消費者的負擔?要知道,他們之前喜歡的可是價格便宜的網約車。
在一個成熟市場,消費者并不需要什么反壟斷的知識,也無需知道差異化競爭到底是什么,更沒有必要說出網約車未來管理的路徑,他們只需要知道自己的需求即可——對于網約車,人們的需求非常簡單,那就是便捷、舒適、優惠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