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料,李克強總理在澳門參加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上關于中國樓市的講話,引起了中國社會的強烈反響。
針對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一些分化態勢,總理指出,我們將強化,而且也正在強化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因城因地施策,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努力實現住有所居,而且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符合國情、城市特點的措施來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在這個加強調控、穩定樓市的敏感時刻,李總理實事求是的講話對于穩定中國市場的信心,無疑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然而對于一些希望看到樓價報復性大跌的人來說,總理的講話卻可能不那么解氣、不那么痛快。中國一二線城市樓市價格的快速上漲,的確引起了很多疑慮,但公允地來講,這里面既有不合理的因素也有合理的因素。
首先,中國房價上漲的根本因素在于中國快速發展的經濟與中國所處的城市化階段。一個國家經濟快速的發展必然會帶來其土地價格的上升,而在其城市化進程尚未穩定、尚處于高速發展的中前期階段,這種上升通常會保持較快的速度。拿那些城市化發展較為穩定、經濟增速較慢的國家與中國來進行簡單類比,其實并不公正。
事實上,在那些處于城市化、現代化起步階段的國家,房價的上漲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緬甸仰光的房價接近35000一米,埃塞俄比亞的房價在三年內也接近翻了一倍。這的確會帶來很多問題,但這并不意味著房價的上漲是不正常的。關鍵在于,社會的再分配機制要有效運轉,要從土地價格上漲的收益中拿出部分來進行二次分配,來緩和因為房價上漲造成的民生問題。
其次,中國房價上漲的危機在很大程度上被夸大了。事實上,在這30年的改革開放中,中國社會絕大多數的人都改善了自己的住房條件。今天在大城市買不起房而怨聲載道的大多數人,在自己的故鄉難道沒有房子嗎?問題并不是簡單的房價上漲的問題,而是一線城市難以讓所有人擁有住房的問題。
要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不是讓一線城市的房子降下來,而是通過城市群的建設、道路交通的建設,讓在一線城市工作的人們可以方便地通勤于便宜的居住區域與工作城區之中,或是通過廉租房、青年公寓來扶助那些在大城市里開始工作生活的年輕人。
當然,最根本的還是解決發展不均衡的問題,讓人們可以安心在二線、三線城市工作生活。只要中國的大多數人都想在北上廣深工作,那么這些城市的房產價格就不可能保持在一個“合適”的價格,供給的失衡一定會不斷地推升價格。這是不以人們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坦率而言,在這一輪房價快速上漲的過程中,許多二三線城市的房價是停滯或是下跌的。只是人們不愿意在這些地方置業購房而已。
必須指出的是,房價的上漲的確讓很多社會成員感覺憤懣,但它同樣也意味著很多的社會成員獲得了高額的收益。當我們站在沒買房群體的角度去期待房價暴跌的時候,有沒有想到這同樣意味著許多有房的市民會因此承受巨大的損失呢?中國有幾億的城市居民,他們的住房在這幾十年的城市化過程中,都有著較為明顯的升值,他們都是房價上漲的受益者,也都會是房價暴跌的受害者。
治大國若烹小鮮,很多人抱怨控制房價還不夠鐵腕,卻想不到老成持國的必要與運籌全局的難處。中國的樓市不是沒有問題,房產稅的問題、土地財政的問題、缺乏投資渠道的問題、廉租房建設的問題,這些都是必須直面卻難以立竿見影解決的問題。
因為這些問題大多是幾十年來積攢下來的深層次矛盾所導致的,它往往需要在進一步的深化改革中才能化解,這個過程既是復雜的也可能是漫長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急躁冒進的治療方案不僅難以真正根治疾病,而且還可能會引發比疾病更為嚴重的副作用。
這就是現實,一個所有生活在當代的中國人都必須面對的現實。那就是我們必須承受過去幾十年來高速發展所帶來的副作用,我們必須在穩定大局、曲折前進的過程中去尋求對問題的解決。
總理談房價,其實談的就是這樣的一個現實。發展中的焦慮,最終只有在發展中去解決,我們不能用停止發育來解決成長中的煩惱。總理的意思其實很明白,那就是治國理政要有正視現實的勇氣,也要有循序漸進、舉重若輕的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