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平陽,地處汾水之濱,素有“華夏第一都”之稱。這里歷史悠久、資源豐富,擁有著中華民族發祥地的豐富文化底蘊……而今,這座古老的城市正煥發出新的容顏,彰顯出新的風采:
“百里汾河生態經濟帶”建設取得突破,被列入《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發展規劃》;完成了引沁入汾和川取水輸水工程、五馬水庫、清峪水庫等重大水利工程;不斷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全市城鎮化率達到48.6%,年均提高1.6個百分點;全面推進中心城區建設,河西新城和東部新區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市區完成了五一路貫通、北城壕改造等22條城市主干路建設;加快建設大縣城,縣城面貌都發生了顯著變化,據市住建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十二五”期末,臨汾全市新增集中供熱面積1805萬平方米,城鎮供熱普及率達到81.05%,城鄉電網、通訊網、輸氣管網等都獲得新進展,全市基礎設施水平全面躍升;臨汾北環、臨吉高速、霍永高速等一批高速公路建成通車,臨汾民航機場正式通航;大西高鐵、中南鐵路、城西一級客運站相繼開通運營,方便群眾出行;新改建農村公路3135公里,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8245公里,位居全省第一……
回眸市第三次黨代會以來的5年,全市統籌城鄉區域發展,持續完善基礎設施,城鄉面貌發生了新變化,臨汾市走過了不平凡的5年。
精細謀劃:抓住“水脈”增強后勁
水是生命之源,是一個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命脈。
“選擇這樣一個平原地帶,在整個汾河流域打造一個現代的產業帶、綠水帶、生態帶、新的城鎮帶……”2012年,市委、市政府充分發揮地區比較優勢,依托汾河谷地的區域優勢,提出建設“百里汾河生態經濟帶”戰略構想,打造區域發展新板塊。
汾河河道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是“百里汾河生態經濟帶”的基礎性工程,也是全省第一批轉型綜改標桿項目和全市重點工程,北起霍州、南至侯馬,包括汾河河道治理、沿岸河道治理、生態綠化、路網建設等工程。
截至2014年年底,該市百里汾河生態治理修復工程全部完工。汾河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共完成投資43.4億元,完成總投資的100%,完成河道疏浚158.3公里,新建和加固堤防263.8公里,完成綠化和種植防護林2990.7萬平方米……這些工程的順利實施,為臨汾市“百里汾河生態經濟帶”整體規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成為《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汾河沿岸環境面貌得到了有效改善和全面提升,綠化面積和蓄水濕地面積進一步擴大,工程的經濟、社會、生態、文化效益開始顯現。
“百里汾河生態經濟帶”建設是我市城市建設的一大亮點,如今,市委、市政府制定了《臨汾百里汾河生態文明保護區規劃》,劃定了汾河生態保護區,正在編制《臨汾市產業園區發展規劃》。今年,“百里汾河生態經濟帶”內重點項目計劃投資244.5億元,其中產業轉型類86億元、節能環保類24.8億元、民生改善類24億元、文化旅游類22.8億元,1月份至5月份已完成投資131億元。
精心布局:打造城鄉發展新亮點
這5年,臨汾市完成了市區10萬戶天然氣置換工程,啟動實施了舊商業區、舊工業區改造和40個“城中村”改造項目。
大盤布局謀篇,落子鏗鏘有力。為了打造城市新亮點、塑造城市新形象,臨汾市按照“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穩步推進”的思路,扎實推進新型農村社區與產業園區“兩區同建”示范工程,積極探索推進城鄉統籌的新路徑。
臨汾市圍繞“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的思路,大力推進以“一城三區”和“侯曲同城”建設為主要內容的臨汾都市圈和侯馬都市圈建設,強力打造臨汾、侯馬兩個中心城市,著力推進霍州、辛置一體化,打造北部門戶城市。加快推進堯都、洪洞、襄汾同城化發展,全力打造臨汾都市區,積極培育臨汾都市圈,承接東部輻射區,促進“一城三區”在全市率先崛起,成為推動全市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龍頭。
通過加快城市交通基礎設施銜接、城市合作區建設及城區分工協作,大力推進城區、景區、園區之間快速公交的發展,充分利用客運專線、城際鐵路、貨運專線三條鐵路,擴展城市空間,優化城市功能。加強堯都、洪洞、襄汾在精細煤化工業集群、鑄造機械產業集群、新型制造業集群、現代服務業集群、旅游產業集群、物流產業集群六大產業集群上的發展整合,真正形成臨汾“一城三區”發展合力。
同時,按照“社區與園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發展、同步繁榮”的總體思路,臨汾市還扎實做好生態社區和生態農業園區“兩區同建”工作,進一步推動“城中村”改造和“村改居”工作。
精準施策:夯實基礎惠民生
常言道,“九層之臺,起于累土?!痹谌薪洕l展的大格局中,臨汾市基礎設施建設承載著全市發展水平的高低。
這5年,臨汾市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加大投資力度,進一步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配套,不斷提升市民生活水平和質量。
2015年5月17日,隨著市區第十一批次天然氣置換工程的圓滿完成,備受全市人民矚目的臨汾市城區天然氣置換工程,以“零事故、無投訴、少擾民”完美收官。市區10萬余戶居民告別了人工焦爐煤氣,用上了清潔高效環保的天然氣,臨汾市民用燃氣進入歷史新階段;濱河東路工程是“百里汾河生態經濟帶”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工程總投資42億元,建成通車后,對于完善城市交通路網、拉大城市框架、打造精品旅游線路、推動“一城三區”城鎮化建設步伐、提升區域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水平都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臨汾城西客運站的正式運營,該項目總投資2.9142億元,建筑面積21693平方米,設計日發送旅客24000人、日發班車600次,擔負著河南、河北、山東、江蘇、安徽、陜西、寧夏、四川、北京、福建等11省市區及山西各市、縣的旅客運輸組織任務。城西客運站的正式運營,對于完善城市功能、緩解市區交通壓力、優化我市交通結構、實現“零距離換乘”將發揮推動作用。
“十二五”末,全市集中供熱較“十二五”初期取得了顯著提高,臨汾市集中供熱覆蓋區域增加3個縣,供熱管網增加624.66公里,改造140.26公里,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共有集中管網1427.5公里,全市城市集中供熱面積增加1805萬平方米,達到5012.14萬平方米。
精美升華:架起立體交通網絡
一條條高速鐵路、民航機場、農村公路的建成,構筑起我市公路、鐵路、航空“三位一體”的立體交通網絡……這些變化,折射出這座城市新的面貌。
“十二五”期間,臨汾全市建設高速公路涉及里程達461公里,其中臨汾北環、京昆與青蘭高速聯絡線、臨吉高速公路、霍永高速公路東段和西段一期工程5項264公里先后建成并通車運營;吉河高速公路主線完工;長臨高速、霍永高速西段二期隧道、橋梁等控制性工程全面開工;濱河東路實現了全線通車。臨汾城西一級客運站正式投入運營;霍州、洪洞、襄汾二級客運站先后投入使用;同時,經過8年籌備建設的臨汾民航機場也正式通航,機場占地面積約2086余畝,總投資約12.87億元,僅用半年多的時間就開通了上海、廣州、天津、重慶等9個城市航線……為全市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農村交通條件也有了進一步改善,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完成農村街巷硬化工程18524公里,新建改建農村公路3135公里,包括縣、鄉、村三級聯網改造工程2168公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農村公路改造工程230公里、其他縣鄉公路改造工程430公里、村通水泥(油)路和完善提質工程307公里。
“十二五”期間,臨汾市大力發展城際公共交通,深入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繼侯馬與曲沃、新絳、翼城、聞喜、絳縣5縣開通跨地區公交班線后,臨汾市區與襄汾、洪洞、浮山、蒲縣4縣、霍州與汾西也相繼開通了城際公交。探索發展公共自行車慢行系統,市區公共自行車項目已完成項目立項、環評、選址、規劃等前期工作,即將開建,計劃在中心城區投放5055輛,建設服務站點183個,項目完成后將有效解決城市公交“最后一公里”問題。
《臨汾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提出:堅持統籌兼顧、堅持以城帶鄉,推進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統籌規劃、進一步拓展基礎設施建設……下一個5年,全市城鄉建設將向著更高的目標砥礪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