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所所長
從綜合開發研究院參與的案例角度,我想對企業的“走出去”談一些看法。我認為,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應把握四個要點:
一是借助國家間戰略平臺的對接實現投資目標。在調研中白工業園、商貿物流園和紙漿廠項目時,我們發現,在整個對外園區建設中,若得不到對方許可,我們拿出去的規劃、流程、產品統統無法落地。例如,中白40萬噸紙漿廠項目在籌備、建設中就遇到過許多障礙。為解決項目遇到的難題,需要從白俄羅斯國家政策層面進行協調,中方采取的對策包括修改白俄羅斯的總統令和參與白俄羅斯國家物流規劃綱要的修訂工作,從白俄羅斯國家規劃層面推進戰略互信與戰略對接,同時將中方項目的地位和重要性在政策規劃中得以體現。中白合作項目最終得以落地,關鍵在于推進和落實了兩國規劃、設計標準、產品標準的對接與相互認可。
二是對于基礎設施投資類項目,應有長遠的投資眼光和視野。以深圳蛇口工業區為例,在30多年里,蛇口經歷了從碼頭到工業園區、郵輪母港、高科技產業園區、國際型社區的多次轉型升級,這種轉變需要長期的過程。對外投資項目從建港口、建園區、建城市考慮,在時間周期上一定不是短期回報行為,因此,企業“走出去”做基礎設施投資時一定要有長久的眼光和視野。
三是中國企業海外投資要加強戰略層面的協調。中央部委、地方省市均有參與一帶一路項目,需加強政策性銀行、承建商、運營商、園區開發商間的協調,以避免中資企業與中資項目的惡性競爭。例如,在斯里蘭卡的科倫坡國際集裝箱碼頭和南部的漢班托巴港,兩個相距200公里左右的大型集裝箱港口項目都使用了中國資金,雖然投資與建設主體不同,但有明顯競爭關系,在運營階段和投資回收階段就出現了問題。對于這類大型項目,我們不同的金融機構和不同的參與主體,亟需提前建立起相應的協調機制。
四是發揮港資、民營企業的力量,將他們納入政策扶持體系。這是綜研院為新疆庫爾勒一家民營企業商貿物流園咨詢項目時得到的啟發,我們提出的方案是引入香港上市公司入股這一項目,再將商貿+保稅物流的模式復制到塔吉克斯坦,并將其包裝到香港上市,在利用好香港企業境外資源盤活的同時,實現了三方共贏。港資機構在中亞有投資、運營經驗,有香港資本市場的融資能力,國內企業與他們合作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可以利用香港金融中心的優勢。此外,香港企業在境外沒有政府標簽,可以與任何一個政府打官司,并不帶有主權投資色彩,可以按照國際商業規則去維護權益。港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參與“一帶一路”有這樣的優勢和作用,我們的政策能否覆蓋到這一類企業,把他們納入到“一帶一路”整體戰略中來,是需要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