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底,經國家發改委等11部委批準,閬中成為首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城市。在推進試點過程中,該市科學審視閬中市情,依托既有發展基礎和資源稟賦,始終堅持以旅游業為龍頭,帶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著力探索“以文化旅游驅動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特色發展之路。
借智聚力推進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
為有序推進試點工作,該市制訂了《閬中市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和《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實施方案》等專項方案,將任務分解到各年度,將舉措細化到操作層面,形成明晰的路線圖、時間表和責任書。
該市建立了新型城鎮化試點專家智庫,邀請相關領導和專家擔任該市試點工作顧問,不定期來閬調研指導,把脈會診。主動向上匯報,多次赴國家發改委、國開行、農發行和省級相關部門,就市民化成本分擔、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改革等試點任務進行專題匯報。先后組織相關人員赴福建晉江、云南大理、貴州都勻、江蘇徐州、廣西柳州等地學習取經,借鑒各地先進做法和成功經驗,以開闊視野,啟迪思維,推動試點工作。邀請中科院和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的專家來閬進行專題調研,編制了《可持續城市發展規劃》和《可持續能力建設指南》,為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為做強試點支撐,該市堅持以項目為載體,編報了市政基礎、城鄉交通、功能配套等8大類67個重大項目,概算總投資達500多億元,形成了“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重大項目庫”,為試點工作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編制《閬中市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試點方案》,涉及市政道路、供排水、海綿城市等共10類31個項目,估算投資90多億元,已上報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備案。通過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破解城鎮化資金難題。截至目前,利用BT方式實施的巴都大道、華胥路建成通車;采取PPP模式實施、概算投資20億元的古城水環境治理項目已進入可研階段等。
做大產業讓農村轉移人口“留得住”
根據國家相關部委批復要求,到2017年底,閬中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1.4%,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6.9%;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9.4%,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6.4%。筆者從閬中市新型城鎮化試點辦獲悉,截至2015年底,閬中市城鎮戶籍人口36.1萬,其中,城區25.7萬人、集鎮10.4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已達41.8%。
為加快戶籍制度改革,該市制訂了《閬中市城鎮居民落戶辦法》、《閬中市居住證管理規定》,積極推進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和居住證制度,讓農業人口進城后,不僅享有市民待遇,還能保留農村的基本權益。
此外,該市實施了住房補貼政策,2015年1月至今年3月,該市共成交商品房125萬平方米,發放購房補貼6979.51萬元,房產企業讓利超過7000萬元,帶動農村及外地3萬余人進城落戶。該市還出臺了《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對農業轉移人口給予減稅費、發補貼、貼息貸款、就業扶持等優惠政策,降低入城成本,吸引農業人口就近城鎮化。
同時,該市還建立城鄉統一的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制度,將落戶城鎮的農業轉移人口全部納入保險范圍并實施財政補貼,實現應保盡保。建立完善的社會救助體系,將農業轉移人口優先納入救助范圍,兜住民生底線。目前,該市社保覆蓋率已超過90%。
為扶持創業就業,該市編制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就業和社會保障規劃方案》,出臺《關于做好創業帶動就業和農民工工作的意見》,加大創業指導和幫扶,設立農民工創業園、創業街,讓轉移人口在就業創業上享受更多的稅費優惠,促進了農業轉移人口創業就業。制訂《農村產權交易管理辦法》,完成19個鄉鎮集體土地所有權、承包經營權、集體財產權的確權頒證工作,搭建了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加快推進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
圍繞旅游強市目標,該市不斷完善功能配套,讓農村轉移人口盼著進城。堅持規劃引領提升品位,邀請專業機構編制《閬中市可持續城市發展遠景規劃和可持續城市能力建設指南》和城鄉一體化、城鎮交通、重要片區和節點規劃以及城市設計,準確定位一城三區和集鎮發展功能,形成了主城區為核、中心鎮為極、其余鄉鎮為支撐點的“一核五心多點”城鎮體系。積極推進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多規合一”,推動城鎮差異化、特色化發展。規劃建設3大交通環線和6座跨江大橋,形成“三縱七橫”的交通路網,建成安置房、棚改房415萬平方米,城市骨架拓展到50平方公里,完善城鎮功能。
為讓農村轉移人口“留得住”,該市做大產業強化支撐。大力發展旅游及關聯產業,積極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建成一批星級酒店、休閑娛樂購物中心,全市近15萬人吃上了“旅游飯”。制訂出臺《促進工業經濟穩定發展措施》,出臺促進招商、扶持小微企業等系列政策加快工業發展。完成35平方公里的產業園區規劃,引進5家上市公司和一批龍頭企業,讓農村轉移人口能就業、有錢掙。積極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建成3個農業示范園區、3個種養基地,新培育8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建設國家生態休閑農業示范市,推動傳統農民向現代農民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