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上午,在原星子縣人民大會堂內舉行的廬山市成立大會現(xiàn)場,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朱虹宣布廬山市正式成立,廬江市為九江市下轄縣級市,由江西省直轄,九江市代管。同日,工作人員取下政府門前“星子縣人民政府”的牌子,懸掛上了“廬山市人民政府”的新牌。
整治“一山多治,惡性競爭”
昨日下午,新京報記者從九江市深化廬山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稱“廬山體改辦”)獲悉,撤銷星子縣,設立縣級廬山市,該市由省直轄,九江市代管;調整后的廬山市蓼花鎮(zhèn)更名為廬山市星子鎮(zhèn),此外,九江市廬山區(qū)更名為九江市濂溪區(qū)。
體改辦稱,設市前的廬山現(xiàn)行管理體制存在諸多弊端,其中,廬山風景區(qū)由廬山管理局、廬山區(qū)、星子縣、九江縣分割管理,存在各涉山單位各管各塊,各類業(yè)主競相殺價、惡性競爭的情況。
之所以使用廬山市作為行政區(qū)劃名稱,主要因為廬山能夠提高當?shù)氐纳鐣绊懥Γ皬]山”名稱使用了2000多年,作為行政區(qū)劃的專名使用由來已久。在行政區(qū)劃調整后,廬山核心景區(qū)都坐落在新設的廬山市境內,指位功能上也不會出現(xiàn)混淆。
設立后的廬山市擁有人口26.79萬,面積734.1平方公里,基本把廬山山體的管理劃歸一個行政區(qū)劃主體管轄,解決廬山多頭管理等問題。
廬山體改辦工作人員稱,目前廬山市相關行政區(qū)劃調整正在進行,市長和市委書記已確定,主要班子將陸續(xù)補充,掛牌后還有一段過渡期。而此后市委、市政府相關負責人將兼任廬山風景名勝區(qū)管理局職務,二者會有所交叉。
市民:身份認同多是星子縣人
新京報記者采訪多名原星子縣居民發(fā)現(xiàn),就改名一事,當?shù)鼐用駥傻胤窖浴⒌赜蚍指畹葐栴}仍有爭議。原星子縣當?shù)鼐用褚紫壬嬖V新京報記者,他對家鄉(xiāng)名稱上的改變既依依不舍又充滿期待,“之前有廬山區(qū)、廬山管理局,所以今后一段時間可能會出現(xiàn)問題,比如寄東西回家,你寫廬山市,人家可能給你送到廬山山上去。”
他說,當?shù)鼐用翊蠖鄶?shù)人的身份認同還是星子縣人,“這是一段文化和感情,如果對陌生人介紹,才會說自己是廬山的。因為廬山名氣大。”
西南科技大學一在校學生系原星子縣人,他表示,廬山市的設立,更多的意義在于理順廬山管理體制。“在古代,廬山即是星子,星子即是廬山,廬山設市其實是千年的重逢,縱有不舍和感傷,眼光仍需向前。”
■ 追問
廬山市掛牌“經濟賬”咋算?
新京報記者梳理發(fā)現(xiàn),我國近年先后有多個地市改名,其中包括湖北襄陽市(襄樊更名)、云南普洱市(思茅更名)等。
襄陽市委黨校教授晉宏忠系原襄樊市向湖北省及國務院更名上報材料的執(zhí)筆者。他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修改各種地圖、公章、證件、招牌等都會產生成本,整個行政成本將至少達1億元。
2009年石家莊市改名一事也被廣泛報道,此后石家莊市新聞辦召開發(fā)布會澄清,石家莊市委、市政府從來沒有過為石家莊市改名的動議和規(guī)劃。時任石家莊市區(qū)劃地名辦公室主任劉平剛在發(fā)布會上表示,從經濟方面考慮,更名成本高昂,“沒有十億元人民幣是完不成的”。
根據廬山體改辦消息,此次廬山市掛牌成立,還牽涉三地更名。至于相關行政成本如何,廬山體改辦并未向新京報記者透露。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說,為了風景區(qū)的經濟效益,利用名聲來帶動經濟發(fā)展固然可行,“但是效果還有待觀察,不能說是改了名就發(fā)展了。”他表示,地名更改將付出很高的經濟成本,其中還包括各部門的招牌、名片的更迭等。民政部門應將改名標準規(guī)范化細節(jié)化,不要輕易更換地名。
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胡穎廉說,公共政策決策要考慮當前和長遠兩個維度,不僅要看當前經濟發(fā)展,還要看到牽涉的文化價值。其中,文化價值也不能看作以后能產生多少旅游價值和經濟效應等,一個純粹的文化價值可能要比當前多花點錢來得更大。“比如最近熱議的‘黃山改名徽州’,我認為‘徽州’一名更有價值。”
■ 相關新聞
黃山市首任市長:改回徽州時候到了
實際上,并非只有廬山市一地有改名意愿,黃山市改回“徽州”的說法近日也被多次提及。日前,人民日報刊發(fā)題為《地名是我們回家的路》一文時稱,地名承載豐富的文化信息,“是一條回家的路”,“像‘徽州’這樣重要的歷史地名,不妨考慮恢復。”
此前,新京報記者從黃山市政府辦公廳、旅游局等相關部門了解到,目前接收到說法大多來自網絡,均尚未接到與此相關的正式文件。
5月28日,合肥一家書店內舉行了“為何呼吁恢復徽州地名——文化傳承與今天的我們”主題講座,年逾七旬的黃山市首任市長崔之康與會時表示,當年改名時,確實沒有考慮到文化傳承的問題,現(xiàn)在是改回來的時候了。
此番講話再度引起更名熱議。昨日下午,新京報記者采訪了黃山市首任市長崔之康,他認為,應該尊重歷史文化積淀,建議將黃山市改回徽州市。
“當時‘徽州’影響力不如‘黃山’”
新京報:您是黃山市改名的親歷者,當時為什么改名成黃山市?
崔之康:一開始,黃山風景區(qū)管理局管理范圍是154平方公里,當時行政級別很高,但那個時候屬于計劃經濟,黃山管理局凡是涉及行政管理上的事,都歸徽州管。在這種情況下,黃山的旅游發(fā)展工作受到很大的制約,很多事情沒辦法開展。出于對黃山市旅游的需要,安徽省決定將黃山風景區(qū)與原太平縣,加上歙縣的湯口區(qū)、石臺縣的廣陽鄉(xiāng)劃在一起,合并成立縣級黃山市,上報國務院。
新京報:上報復雜嗎?當時成立走了什么樣的流程?
崔之康:首先向省政府匯報,要獲得省政府同意,省政府同意了要上報給國務院。流程很順利。我是1983年打的報告,年底就批下來了。
新京報:設市以后對于地方發(fā)展有幫助嗎?
崔之康:1983年12月1日,國務院批準同意成立縣級市。改革開放初期,當時的旅游景點很少,黃山市一成立后,信息發(fā)布出去了很快就有很多華僑,國外的富商被吸引,發(fā)展形勢非常之好。
新京報:為何“徽州”改名“黃山”?
崔之康:我1984年當選為黃山市首任市長,徽州改名時到省旅游局(任職)去了。徽州(地級市)把這個黃山市(縣級市)劃了過去,把市名從“徽州”換成“黃山”,“徽州”變成“黃山市”的一個區(qū)。當時,徽州也想發(fā)展旅游,歷史上它與黃山關系也很密切,因為黃山對外通道就是從它這邊走。所以黃山發(fā)展形勢很好,對徽州來說有吸引力也有沖擊力。在這種情況下,省里面成立了一個組研究此事,我是這個組的成員,當時意見是傾向要改。“徽州”本身價值雖高,但當時認為影響力不如黃山。
“要尊重歷史文化,花錢也要改”
新京報:為什么您現(xiàn)在覺得要改回“徽州這個名字”?
崔之康:當時改名沒有考慮太多,大家沒有很重視歷史文化的內涵,主要考慮到黃山的名氣比徽州響亮得多。改黃山被認為更利于招商引資,擴大旅游業(yè)。后來我看其他地方的改名也都是考慮這方面,反而把文化歷史給忽略掉了。我之所以同意改回來,是因為我覺得我們還是應該尊重歷史文化。徽州這個名已經將近九百年了,明清時期出了很多名人,經濟文化藝術都有很厚重的積淀,如果把徽州丟掉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所以呼吁把徽州改回來,我是支持的。
新京報:把名字改回來可能還要花錢。
崔之康:如果把一個風景區(qū)改成一個市要花很多錢,也有人說,黃山又改成徽州要花比當時更多的錢。經濟上是要花一點錢,比如說政府信封、地圖等,這個要權衡利弊,是歷史文化價值大,還是花這些錢價值大。現(xiàn)在應該考慮應不應該尊重歷史文化,如果要尊重歷史文化,就還是要改,花錢也要改,就不應該談花多少錢的問題,要權衡歷史文化是否要傳承下去。所以我們要把這個原則問題搞清楚。
新京報:改名工作有啟動嗎?
崔之康:我不知道。(5月)28日的時候,市里面的專家也在討論是否要把黃山改成徽州的問題。整個大的環(huán)境言論要比過去寬松得多了,但是最后這些問題的解決還是由黃山市有關部門討論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