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有19個省區市出臺了高考改革方案,明確了改革時間表。文理不分科已經成為各地高考改革趨勢,除了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必考科目之外,學生可以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中自主選擇3科。“3+3”成了眾多省份未來高考的新模式。
城市化委員會社會建設專業委員會專家顧問、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學院副院長于長江就相關話題做出了解讀評論。
記者:文理不分科已經成為各地高考改革趨勢,“3+3”也成眾多省份未來高考的新模式。為什么各地普遍選擇這樣的考試制度?和我們的教育改革、人才培養思路是不是一致?
于長江:“3+3”模式,包括文理不分課這種方式并不是突然出現的,我們對高考制度經過了多年的研究、討論、借鑒,以及國內很多省市所做的長期試驗,現在初步形成了一個新的共識,相對而言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確實是我們高考制度改革非常重大的變化和進步。
記者:“3+3”這種考試模式,非常有助于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科目組合,但是您覺得學生的科目選擇空間是不是真的足夠大?取決于哪些因素?
于長江:考試本身不可能是完美的,它的空間永遠要受限制,某種意義上講,考試根本不可能完全自由,它必須有一定的強制性。但是我們在現有情況下能夠做到這一步,已經盡了最大努力。這些都是基于我們對原來高考制度一些弊端的反思,同時兼顧現有的中學教育制度、大學的錄取制度,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所以算是盡了最大的努力。
記者:高考改革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今后社會需要的人才培養打好一個基礎,您覺得高考改革怎樣能夠更好的對接現在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呢?
于長江: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這是高考的一個目的,但不是它的全部,甚至都不一定是其最優先的目的。實際上現在的改革背后的理念變化,其中一個變化就是把教育回歸到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完善這樣一個終極目的,即哪怕不是具體為了培養一個特定的人才,我們也要發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