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兩年來,土地面積21.6萬平方公里、人口過億的京津冀地區深化交流合作,在產業、生態、環保等三大取得重要進展。
三地產業協同進入“熱戀期” 區域經濟動力十足
去年8月下旬,在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首鋼京唐二期項目正式啟動,項目建成后,首鋼將成為我國年生產能力最大的單體鋼鐵廠。從北京到曹妃甸,首鋼不僅沒有“傷筋動骨”,反而實現了產品全面轉型升級。曾經鑄就北京工業輝煌歷史的首鋼又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進程中的“明星”企業。
首鋼京唐項目所在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正是京津冀三地構建“4+N”的產業合作格局重點打造的四大平臺之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張承生態功能區、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區、新機場臨空經濟區將成為未來京津冀產業對接協作的主陣地。
以四大平臺為依托,兩年來,京津冀地區的產業協同穩中提速,一批重大產業合作項目相繼建設落成,不少頂尖人才分別奔赴三地。
兩年來,張北云聯數據中心開工建設,曹妃甸千萬噸級煉油項目已核準,北汽集團黃驊整車項目建成投產,北京22家生物醫藥企業項目在滄州開工建設……
2014以來,各類在京企業在津、冀投資項目累計分別達到865個、6431個,資金分別達到2403億元、5686億元。
產業協同需要注入創新活力,作為協同創新的“領頭羊”——中關村不辱使命。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介紹,目前,中關村企業在河北設立分公司1300家,投資成立子公司768家;在天津設立分公司603家,投資成立子公司658家。
立足中關村科技優勢的協同創新,一些古老的工業開發區煥發新生。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1984年即成為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這里的制造業和加工業曾久負盛名。2014年5月,中關村海淀園秦皇島分園正式成立。
“創新成果需要更廣闊的市場。”落戶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中關村企業千方科技副總經理賀經鵬說:“我們出租車、公共交通信息技術研發成果誕生在北京海淀,河北秦皇島則給成果提供了重要市場。”
“軌道上的京津冀”,你我的出行因此而改變
拿著一張交通卡,可以在京津冀地區暢通無阻;乘坐城際鐵路,一小時就可以游遍京津冀;隨著高速公路“斷頭路”的打通,進京將不再艱難……隨著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推進,曾經的夢想正變成現實。
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描繪了三地交通一體化的美好藍圖:為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北京、天津、河北三地與中國鐵路總公司一起成立了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十三五”期間的建設里程將達到1333公里。
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也許會讓很多人的出行習慣和方式因此而改變。國內多家航空公司已經開始針對京津冀協同空運推出“空鐵組合產品”,根據天津機場機票便宜的特點,為乘客精打細算節省路費。乘客從北京南站乘坐20分鐘一趟的京津城際列車,再無縫對接天津地鐵2號線、直達天津機場候機樓,全程不到一個半小時。
隨著京津冀“一小時交通圈”的建立,這樣的空鐵組合產品“大賣”并不是奢望。“京津冀城際鐵路網規劃年限為近期2020年,遠期2030年。”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苗子簃介紹,規劃目標是在中部核心區主要城市形成0.5到1小時交通圈,中心城市之間形成1到2小時交通圈,中心城區與周邊城鎮形成0.5到1小時通勤圈。
其他交通項目建設喜訊連連:京昆高速、111國道、京新高速(五環至六環段)建成通車,2015年京津冀省際毗鄰地區主要通道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革首批3條試點班線改造完成;2017年,京津冀國家高速公路“斷頭路”將全部打通……
明年,京津冀三地將實現區域內公交、地鐵“一卡通”互聯互通。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的石家莊、保定、張家口、廊坊這6座城市將成為全國第一批試點“交通一卡通”的區域。北京市交通委新聞發言人容軍介紹,目前,139條公交線路作為首批試點實現京津冀一卡通互聯互通。今后,京津冀一卡通互聯互通城市數量將進一步擴大。
共享“綠水青山”,京津冀崛起“綠色長城”
從八達嶺到司馬臺,再到金山嶺,三座長城作為古代北京的軍事防御屏障,早已聞名遐邇。如今,在這三座長城所在的北京與河北的交界區域,一座“綠色長城”正在崛起。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保領域的典型樣本,北京延慶、密云與河北張家口、承德,正緊密攜手、深度合作,共建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這已經成為京津冀三地干部群眾的共識。從保護區域水環境,到共同防治大氣污染,從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到構建區域旅游合作廊道,隨著中央《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的發布,京冀跨區域生態文明建設也將進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產業發展讓燕趙大地充滿生機與活力,交通先行令三地連接的更加緊密,而生態環保領域的點滴進步與每個人的生存環境息息相關,可謂是真正意義上的“同呼吸、共命運”。
以大氣治理為突破口,北京市霧霾防治也推進了京津冀協同發展。“京津冀三地的生態環境聯防聯治力度加大。”北京市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王海臣介紹,兩年來,10萬畝京冀生態水源保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51萬畝張家口壩上地區退化林分改造、10.3萬畝密云水庫上游稻改旱、張承地區水資源環境治理等一批生態合作項目全面完成。
2013年9月,北京市牽頭成立了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建立了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機制。
“通過全力推進聯防聯控,京津冀區域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北京市環保局總工程師于建華介紹,2015年京津冀三地空氣中PM2.5、PM10、SO2和NO2濃度分別比2013年下降17.5%、16.8%、27.1%和5.1%。空氣重污染天數明顯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