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首次將PM2.5(細顆粒物)寫入指標,資源環境指標由8項增加到10項,而且全部都是約束性指標。綱要草案提出,今后五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下降23%、15%、18%,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還提出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超過80%、地表水質量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超過70%等目標。
“新老指標共同組成了考核指標體系,這些約束性指標使對環境質量的指標考核更加全面、更加完善。同時,新老指標和老百姓息息相關,體現了科學性。”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坦言,完成指標考核要付出辛勤勞動和努力。
對于備受關注的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超過80%的目標,吳曉青表示,這個80%的指標是有關部門經過逐個城市的調研和論證作出的。如何完成這一目標?吳曉青給出了4個方面的建議:明確責任,嚴格考核問責,嚴格執法,全社會公開監督。
雖然完成這些指標要經過艱苦努力,但一系列保障制度、措施其實已經為其實現打下了堅實基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認為,所有指標數據經過精心測算,確定的目標既積極,又考慮了可行性。一方面,充分考慮了目前資源環境壓力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考慮到了完成目標的可能性。
“我們看到綱要草案中,政府與市場的作用都有了制度性的安排。”李佐軍說,全面推進綱要草案落實,二者的作用都要充分發揮,在強調市場作用的同時,政府的力量決不能松懈。政策引導、各地各部門規劃、工程計劃,都需要政府給予環保大力的支持。
湖南省環保廳副廳長潘碧靈委員表示,黨中央、國務院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態度非常堅決,政府工作報告中“強力推進”“重拳治理”“嚴格執行”“嚴厲打擊”“嚴肅追究”等詞語令他印象很深。在具體的目標措施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明確目標,這讓基層環保工作者很有信心。
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十三五”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時,一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必將呈現在人們面前!